艺术的核心是思维,是社会现场|徐冰
徐冰,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曾于1990年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邀请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2008年回国,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当代艺术家徐冰
01
徐冰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作品曾在纽约现代美术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V&A博物馆,西班牙索菲亚女王国家美术馆、美国华盛顿赛克勒国家美术馆、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捷克国家美术馆及德国路维希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展出;并多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等国际展。
▲ 徐冰《天书》
02
1999年由于他的“原创性、创造能力、个人方向和对社会,尤其在版画和书法领域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能力”获得美国最高创造性人才麦克阿瑟“天才奖”。
2003年“由于对亚洲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获得第十四届福冈亚洲文化奖。
2004年,获得首届“Artes Mundi国际当代艺术奖”,评委会授奖理由:“徐冰是一位能够超越文化界线,将东西方文化相互转换,用视觉语言表达他的思想和现实问题的艺术家。”
2010年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2018年,荣获中央美术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徐悲鸿——艺术创作奖”。
▲ 徐冰《地书》中部份内容
03
版画在艺术中是最早具有这一意识的画种,这使它天生携有“当代”基因。时代的前沿部分,如传媒、广告、标识、网络的核心能量都源于“将一块刻版不断翻印”这一概念。我那时谈版画艺术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民日报》有多大力量,版画就可以有多大力量。”这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就像智叟面对愚公“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一回答无言以对一样,今天我们说到“复数的力量”,而将来,人类一定会面对“生物复制”的可怕。上述,是我认识当代趋向的方式;这不是读书人的方式,而是在工作室动手的过程中悟到的。这有点像南宗禅的修行方式:从手头做的事、从与自然材料的接触中,了解世界是怎么回事。
——徐冰
▲ 徐冰《凤凰》
04
艺术是表达个人情感的正常渠道。但这里关键的是,你个人情感的大小和你个人情感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这在于一个人是什么情感型的人。有些人的情感是比较狭隘的,非常个人性;有些人的情感本身就是和这个社会大的文化有很多关系的。你与社会构成一种怎样的交换关系。你要想成为一个以艺术为生的人,就必须搞清楚你可以交给社会什么,社会才能回报予你。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对人类的思维有启发,或者是提供一种新的看问题的角度。至于这个东西,你说是艺术也好,不是艺术也好,都没有关系。
我的艺术方式并不是观念先行,但是观念和思想在其中还是占有很大分量的,而且,这也不能从量来看,还是要看你所要表达的观念和试图解决的问题是否深刻,是否符合当下的发展。总之,就是你有没有一个好的想法,结实的想法,这是创作中最重要的。
——徐冰
▲ 徐冰《鸟飞了》
05
我不顾虑艺术样式,什么样式、什么材料我都可以用。我不希望我的思维在艺术本身,因为这个系统本身很陈旧了。我们花费了很多精力在讨论绘画平面或立体,什么是新水墨,其实这都是不值得费脑子的事情。
因为艺术的核心不是这个东西。核心是思维,是社会现场。我们过多的精力用于艺术样式的比较分析,当然它是需要的,但只是我们知识构成的一部分,不是我们真正的动力来源。一定不是。
你生活在哪,就面对哪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你的处境和你的问题其实就是你艺术创作的源泉。
如果一味地拿传统中你所知道的方法或手段来应对当下的问题,很多可能是对应不上的。我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都要“随时代”,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要跟得上这个节奏,甚至走到它的前面。
——徐冰
▲ 徐冰《荣华富贵》
▲ 徐冰《鬼打墙》
▲ 徐冰《秋山仙逸图》(正面)
▲ 徐冰《秋山仙逸图》(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