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博物馆将于11月12日开幕,展现香港独特视觉文化
香港讯位于西九文化区的M+博物馆将于11月12日开幕,届时33个展厅及其他展览空间将展出各项M+系列藏品,展现1950年代以来视觉文化的发展历程。
其中,地下大堂展厅项目名为“香港∶此地彼方”,包含此地、身份认同、地方、彼方四个章节,以不同媒介及角度,勾勒香港独特的视觉文化元素,数十年间社会变化油然呈现。
展览以“九龙皇帝”曾灶财的作品压阵,别具香港口味。馆方指,作为非传统型艺术家,曾灶财是本地流行文化一部分,作品广为人知,因此早在展览策划之初,馆方已视其为当然之选。
展品之一为曾灶财在九龙地图上挥毫的大作,上书四名家族成员的名字和“采邑”,布局独特,兼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尤其抢眼。
流行文化带动艺术发展
1970年代至千禧年间,娱乐行业百花齐放,粤语流行音乐风行各地,本地创作风格多样,发展模式各擅胜场。经各行业的设计师跨界合作,一种新文化现象应运而生,由杂志、唱片封套到电视节目,莫不反映当时蓬勃的文化面貌。
M+香港视觉文化策展人彭绮云指出,本港有独特的流行文化现象,这些现象植根于历史背景,为其他亚洲地区所无。
她说,场馆展品跨越不同年代,让访客细味历史变迁,年轻人可藉此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房屋问题成创作灵感
港人一向重视居住问题,这方面是不少创作者的灵感来源,黄国才《漂流家室》即属一例。该作品为迷你水上房屋,以香港住宅常见的建筑材料制造,曾由作者本人驶往西九文化区对出海面停驻,藉此讽刺香港楼价高企,生活空间狭小。
另一创作者同以空间狭窄为题,演绎则大异其趣。建筑师张智强将个人在筲箕湾的住所化为《变形蜗居》,以原来比例在展厅内呈献变奏版。
在该作品中,张智强利用移动墙壁和多功能家具,让家居环境灵活变化,达到面积虽小、房间俱备的效果。在他眼中,只要巧妙运用空间,蜗居也可住得舒适。
展览自M+开幕日起开放,直至明年11月27日。馆方表示,M+开幕日起12个月内,持有效身分证明文件的香港居民可免费参观M+展览。(《中国基建报》记者 王焕 实习记者江欣怡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