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1000万册,中国读者为什么爱《百年孤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一场事先张扬的孤独派对”纪念活动,近日在北京举行。活动在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子罗德里戈·加西亚的祝贺视频中拉开序幕,《百年孤独》简体中文正版,10年来已经卖了1000万册。
1967年5月30日,阿根廷南美出版社的第一版《百年孤独》与读者见面。54年后,这部作品已被翻译成52种语言,发行量超5500万册。2011年,中文简体正版《百年孤独》正式引进中国,十年后的今天,这本书发行已超1000万册,占其全球总发行量的近五分之一。
罗德里戈·加西亚说:“我相信父亲会非常高兴和自豪,他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看他的书如何被传播、被阅读,以及被那些不同于他自己的文化和语言的人所喜爱。”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路易斯·迭戈·蒙萨尔维·霍约斯说,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中国已经变成了一种“影响了许多作家和学者的文学现象”。“《百年孤独》是一本我几乎每周都会遇见的书,无论在北京胡同的书店、上海商场的书店或是其他各地的书店都会遇见它。”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致辞
70后作家阿乙作为马尔克斯的同行,笑言对此表示“羡慕、嫉妒、恨”。他认为,在《百年孤独》中,加西亚·马尔克斯“维持着一种半高亢的调子,这个调子如此迷人,以至于打动了这么多读者”。
回忆起这部作品对自己的影响,阿乙说:“《百年孤独》中的情节已经慢慢融化在我的记忆里,直接深入到我的梦里。”评论家杨庆祥回想初读《百年孤独》时“立即被他的想象力击倒,感觉这个人太牛了”。他认为,作家的想象力是关键,能让书中的场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位青年作家辽京、东来、杨晚晴,谈到《百年孤独》中的想象力对自己的影响,认为“这部作品打破了自己对于小说一贯的印象和思维”“像万花筒一样不停在你面前转动”“感觉自己的世界观被打碎重建了”。
科幻作家杨晚晴更在意《百年孤独》的世界观,“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这样一个摇晃的世界也是写作所需要的,作家在构建世界的时候应当全身心相信自己笔下的虚构世界”。
这些年轻的作家都认为,过去这么多年,《百年孤独》依然能让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产生共鸣,因为“它里面有一些人类最基础的感情,并且写得入木三分,这部分东西传递出来就可以超越时代”。
加西亚·马尔克斯“亲临”活动现场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格非说,《百年孤独》和“马孔多”给了中国作家很大的启示,那就是“不断地出发、不断地融入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当中,然后再回到自己的乡土当中,回到出发之地”。加西亚·马尔克斯将开阔的视野与本土文化相结合,非常值得学习。
还可能再出现像《百年孤独》这样伟大的作品吗?格非说:“后来出现伟大的英语作家来自世界各个不同的地区,融合不同的文化。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期待放在中国,中国也可能出现这样能够融合各方面优势的大作家,但取决于我们今天怎么做、做什么。”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