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中国早期油画先驱丁光燮,他的作品为何数十年间“销声匿迹”?

2021-10-27

对于中国美术史而言,丁光燮并不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但却不可绕开。

日前,“沧浪之光:丁光燮作品回顾展”在上海中心大厦37层宝库文化中心展出。该展览被称为是一次美术史的“打捞”,首次集中展出了由中国早期油画家、艺术教育家丁光燮家人收藏的近30幅丁光燮油画作品,对学术界完善上世纪中国油画史的记载资料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览现场

通过风景写实表现“中国风”

百年之前,文化激荡,中国艺术界万象更新。坐落于苏州沧浪亭旁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同当时的上海美专、北平美专、杭州美专一起,为中国油画的启航培养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

丁光燮长期在苏州美专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他和颜文樑、朱士杰一起,在苏州、南京、上海举办了多次油画展,开创了苏州美专画派。

苏州美专

油画史专家、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超告诉记者:“一般大家只知道颜文樑、胡粹中、朱士杰三位苏州美专创始人,其实团队里还有黄觉寺、丁光燮等教师,但这只有我们搞美术史的人才知道。长期以来,他们的文献作品存世分散,也没有专门的美术馆等把他们的作品集中展示,所以一般写到苏州美专,只写到颜文樑。”

丁光燮作品

苏州美专创办于1922年,1928年颜文樑留法。这当中的6年,颜文樑和丁光燮等做了大量西洋画在中国落地民族化的探索。和刘海粟的上海美专以及徐悲鸿的北平美专不同,苏州美专探索的是用写实的油画语言同中国题材、中国诗意结合。

这一点也在1929年第一届全国美展得到印证。第一届全国美展举办之际最大的话题是“两徐之争”,即徐志摩同徐悲鸿的中国美术道路之争,当时代表苏州美专参展的丁光燮的作品,站在风景写实角度,表现中国题材、中国趣味和中国气韵。

丁光燮作品

后来,苏州美专在上海办苏州美专沪校,李咏森是校长,丁光燮是教师。1939年丁光燮在上海新新公司举办画展。

“此番对于丁光燮的再发现,除了唤起我们对于整个20世纪中国风景油画学术史的整理和研究,也给了我们重新打量上海抗战孤岛时期美术史的机会。”李超说,“那个时期,留在上海的艺术家包括颜文樑、李咏森、周碧初、丁光燮、张充仁等,他们实际上在上海形成了一个新的阵营。丁光燮的故事是上海孤岛时期美术史的一个缩影,这个时期上海的美术不是空白,还有好多人值得好好挖掘,比如周碧初、张充仁等。”

照亮美术史上被遗忘的角落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出版的“中华儿童教育丛书”系列之《我的工作簿》,用作当时家庭幼稚园小学新教材,丁光燮是作者之一。

丁光燮自画像

然而,这样一位中国早期油画艺术家的作品,为何数十年间始终“销声匿迹”?

丁光燮的孙子丁祖昱回忆:“爷爷1956年去世,当时我父亲的年纪还轻,后来也一直没条件进行画作整理。直到1990年代末我们搬家时,才清理出来一批爷爷的作品,包括他收藏的颜文樑作品。当时,我父亲刚退休,我刚参加工作。也没想好该怎么样向社会发布,所以一拖再拖。”

丁光燮作品

这一拖又是20年。2019年,契机终于到来。丁祖昱说:“苏州颜文樑纪念馆馆长曹俊老师陪我们参观颜文樑纪念馆,跟我们详细介绍了苏州美专的往事,才萌发了办这次展览的念头。”丁祖昱希望以这个展览来纪念当时中国油画界西风东渐的这段历史。

本次展览由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新晋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文艺评论家毛时安任学术指导,新晋界画廊创始人米雪担任策展人。

丁光燮作品

毛时安为本次展览取名为“沧浪之光”。“美术史上有大量被遗忘的角落,我们有责任用记忆的光亮去照亮这些角落。”毛时安说,“丁光燮在中国美术创作上的贡献在于,他用欧洲巴比松画派的风格来描绘江南风光,让西洋画有了江南化的可能。他的画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卖得非常好,其中一个原因,当时战乱频繁,丁光燮的作品满足了人们对家国乡土的眷恋情怀,给人以精神慰藉,其美术作品的社会意义类似于二战时期的马蒂斯。”

策展人米雪表示:“希望通过这样有学术沉淀的展览策划,让更多年轻人通过回顾来了解、熟悉美术史。”

展览将展至11月6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