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念头如果是利他的,“仁” 就在我们身边
定期推送传统文化课程信息,传统文化新闻、精彩善文,传统文化用品、礼品,传统文化修学书籍、音像等诸多优质内容,一站式传统文化学习资讯服务微信平台!构筑您的幸福人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什么意思?解释很多。
有人说,学习并且常常温习,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有人说,让仁德的思想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不是很快乐吗?我的理解是,拿“仁”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实践,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
古之“习之”者举不胜举。范仲淹、岳飞、辛弃疾、文天祥、谭嗣同等,他们一个个用生命的耀眼弧线划亮了历史的天空,众所周知,在此不谈。
这里我想说说《宋史》中记载的一名大儒赵清献。赵清献,名扑,字阅道,官至殿中侍御史,人称“铁面御史”,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谥“清献”。其诸多事迹中最让我动容的是“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请问,我们有谁敢把自己白天所做的事情悉数告知天地?因为俯仰无愧天地,所以才有“晚学道有得,将终,与屼诀,词气不乱,安坐而没”。
有研究者取证,人在临终时有那么一个瞬间,一生的所作所为会在几十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浮现,许多人的大恐惧大慌乱大痛苦都在那时发生,赵清献能够“安坐而没”,是其“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功夫对他的应现和表彰。设若每个官员都能够“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那将是一种什么局面?
因此,一定意义上,道德才是第一生产力。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难道“仁” 离我们很远吗?只要你想“仁”,那“仁”就在你身边。
每早睁开眼睛,第一个念头如果是利他的,“仁” 就在我们身边,反之它已离我们远去;到洗手间,用尽可能少的水完成洗漱,“仁”就在我们身边,反之,它已离我们远去;买早点时,不用一次性餐具,“仁”就在我们身边,反之,它已离我们远去;上班途中,给每一个迎面走来的路人报以微笑,“仁”就在我们身边,反之,它已离我们远去;公交车上,给每一个比我们年长的乘客让座,“仁” 就在我们身边,反之,它已离我们远去;到单位,把每一个工作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仁”就在我们身边,反之,它已离我们远去......
可见,如果愿意,“仁”完全可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常对儿子说,我不要求你一定要考第一名的成绩,但必须要求你争取第一名的人格。
为此,我常拿先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警句教育他。他说他也想做好事,只是没有时间。我说,你不做坏事就是做好事,再说,你可以在顺便的情况下做好事啊。比如,喝完饮料你把易拉罐扔在垃圾箱里,上完公厕你把水龙头关上,到公园你绕过草坪,到大街上你不随地吐痰,遇到哪位同学有困难你力所能及地帮他一下,等等。
有时,饭不可口,他不免会发些小脾气。我说:“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儿子便面生愧色,把吊着的脸放下来,拿起筷子吃饭。
平时,儿子讲起他们哪个同学的父亲在如何重要的部门,如何日进斗金。我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儿子神情中的艳羡也会去之大半。
儿子没有想到,孔子的每一句话, 都是说给他的。
上初中时,有位老师来家访,听得出她的最高教育目标是教会学生竞争。我说我的要求正好相反,我不要求你一定要给我带出来一个状元,我希望几年后你交给我一个懂得敬畏,知道廉耻,具有爱的能力、感恩的能力、回报的能力、快乐的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考试机器、竞争机器。
儿子没有让我失望。高中文理分班时,他被原班主任极力挽留。我把这看作是“习之”的成果。
就出版工作者而言,编发有益于世道人心的稿子,就是在“习之”。
一篇文字垃圾被签发, 要比洪水猛兽还可怕,其过恶和印数成正比,和读者成正比。有一千个读者就等于种下了一千个恶因,有一万个读者就等于种下了一万个恶因!
电影《英雄》里有个情节,音乐可以杀人,我觉得这不是演绎,音乐的确可以杀人。文字也可以杀人。当我们每天看着安详的文字,就心平,而只有心平才能气和,而气就是原始生命力。恶劣的文字通过眼睛,种在心田,无异于毒药。所以,作为出版工作者,真应该以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姿态供职。
作为一个作家,更应如此。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 每有新作诞生,我都先让儿子看,我把能够拿给儿子看,作为写作的标准之一。 现在,有人把拙著当作枕边书每晚给自己的小孩读,有学校将它作为辅助教材,有心理医生把它作为“心灵鸡汤”推荐给患者,我觉得这是我的无上光荣。
我想,这也是“习之”。
通过“习之”,我们得以尝到“说”;通过“习之”,我们得以走进安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