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沈阳老人,走了……
中国工业博物馆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与北一西路交会处。
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同等规格的复制品,作为镇馆之宝陈列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内,这枚仿制国徽,直径2米。
时间回转到1950年……
在新中国刚诞生时,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是木制的。国家把铸造金属国徽的任务交给了沈阳第一机器厂(后来更名沈阳第一机床厂)。铸造国徽是一项光荣和自豪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严肃而艰巨的政治任务。
19号铸造车间铸造班班长焦百顺带领相关的技术工人去完成这个任务。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从模具制作到最后浇铸,都有相当的难度。要浇铸出纹理清晰,凸凹有序,麦稻穗饱满的国徽,就要有十分精密的模具。而且国徽是铜铝合金的,两种金属的熔点不一样,火候难以掌握。
1951年4月,工人们凭借目测、手工操作的精湛技艺攻克了难关,提前20天完成了金属国徽的铸造任务。1951年5月1日,凝结着工人们的心血和智慧的第一枚金属国徽悬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这是一个团队的集体之功,镌刻了时代工人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国情怀。
中国工业博物馆展厅内的这枚国徽,是2012年,由当时机床一工具车间的钳工组组长吴嘉祜担任技术顾问,铸造工人们按照原来的工艺流程复制的。吴嘉祜不仅是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制作的见证者,更是主要流程的参与者之一。在国徽制作的过程中,他从预备党员转正为正式党员。
2021年春节前夕,吴嘉祜离世,享年99岁。
▲吴嘉祜老人曾到北京寻访国徽记忆
在中国工业博物馆里的各种藏品,包含着历史和时代的精神,就如展馆中展出的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虽然是按原比例仿制,但其背后的故事展现了沈阳这个共和国工业长子用汗水和智慧浇铸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如今,我们仰望这枚国徽,依然闪烁着熠熠光辉。
【红色常识】天安门上的国徽
1950年 第一枚国徽 松木质
(现在天安门城楼大厅展出)
1951年 第二枚国徽 金属制
(沈阳第一机床厂铸造,同等规格的复制品,作为镇馆之宝陈列在中国工业博物馆)
1970年 第三枚国徽 木质结构
2019年 第四枚国徽 木质结构
(来源:沈阳发布 记者:李千惠 叶青)
*本账号旨在为广大网友提供更多信息,不对所刊载的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所载内容仅供参考,参考本文章信息进行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账号无关,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