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路工:赵孟頫的失节值得“赞叹”吗?

2021-10-28

路工/文

鲁迅说:“自己明知道是奴隶,打熬着,并且不平着,挣扎着……他却不过是单单的奴隶。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这当然说的是奴隶自己。其实,能够从别人的奴隶生活或“类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并进行赞叹的,也有。

近阅今年第9期《书法》杂志,读到一篇题为《赵孟頫书法复古成因刍议》的文章(以下简称“赵文”),其中一段话使我几乎惊掉了下巴,不知怎么脑中立刻跳出了上述鲁迅的话。为了保持“赵文”作者的原意,我把这段话完整引到下边:

“其(指赵孟頫)见宋朝大势已去,为实现抱负选择出仕,在封建时代能放下前朝恩怨对新的朝代俯首称臣,可谓‘想得开’。‘儒家入世,拿得起;道家出世,放得下;佛家救世,想得开’。足见其浸遍传统文化精髓。……后人评其为‘贰臣’,大多站在封建纲常礼教的基础之上加以评判的。以现代道德审美来看赵孟頫,其才能兼备,能放下家国情怀,思想超前”。

这些话是不是有点“奇葩”?足以让人啼笑皆非!在蒙元治下,南人(原南宋人)已是四等人中之最低,离奴隶已经不远。作为南人的赵孟頫虽身为高官,“仕途始终伴随着蒙古贵族的猜忌”(黄惇语),如果生在清朝,连自称“奴才”的资格也没有。说赵孟頫是“奴隶”是有点勉强,但说是高级的“类奴隶”却也并不冤枉。他作为宋皇室后裔,又是南宋官员(真州司户参军),还真不同于一般的百姓和官员。以当时观念,大宋是他们赵家的天下,仕元是不忠不孝呀!言其“失节”、“贰臣”是一点也不为过。“赵文”能从赵孟頫“失节”行为中寻出“美”来,并以“想得开”、“思想超前”等词进行赞叹,和鲁迅所言对奴隶的赞叹可谓异曲同工。

“佛家救世,想得开”。此言网传是蒙牛CEO牛根生说的(牛先生的学问如何我不知)。佛家是要普度众生,但普度众生是需要强烈使命感的,“想得开”也不等于放弃追求和原则。想来唐三藏西天取经历经千难万险,如果真如“赵文”说的那样想得开,恐怕早就躺在女儿国的“温柔乡”里不思西去了,那还有大量的佛家经典在!依“赵文”逻辑,明皇室后裔八大山人朱耷不仕清肯定是“想不开”,70多岁的傅山生生被抬到北京还是拒不仕清,更是“想不开”,“想得开”的倒是洪承畴、吴三桂之流了!

“赵文”把赵孟頫对蒙元俯首称臣说成“浸遍传统文化精髓”。是不是让人觉得好像“传统文化精髓”那样的没有骨气,那样的不讲原则,那样的不堪?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慷慨就义的文天祥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不知道这些算不算“传统文化精髓”?也许,在“赵文”作者的心目中,这些都是“封建纲常礼教”了?

“放下家国情怀”不仅成了“现代道德审美”,而且“思想超前”,这种“惊世骇俗”的说法彻底颠覆了我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是否我们今后就要以“失节”为荣?以愚耳目所及,都是鼓励人们要有家国情怀,还没有见过让人“放下家国情怀”的。当下即便是为赵孟頫辩护的,或是说当时南宋已亡,仕清也无可厚非;或是说非如此便不能成就赵孟頫在书法上的成就等等,但在“失节”行为中能寻出 “现代道德审美”和“思想超前”之美,这种“审美”和“寻美”的能力还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真不敢想象,如果面对侵略者、压迫者,当代中国人都“超前”具有了这种“现代道德审美”,去“俯首称臣”,会是一种什么情况?会不会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赵文”中病词(如引文中的“才能兼备”)、病句、逻辑混乱之句颇多,这并不奇怪。把本不该赞叹的拿出来赞叹,当然会谬误百出,这里恕不一一列举。现在的书法界,为赵孟頫说好话的人并不少。对问题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但像“赵文”这样把失节行为拔到这样道德高度的还真是仅见。我想说的是,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毋庸讳言,当前的社会有些阳刚之气不足,是非之心欠缺,功利之风浓厚,不少人对阴柔的东西莫名的偏好,把论艺亦要论人的好传统丢掉了。这正是多年来呼吁书法的“正大气象”而不可得的根本原因。书由心生,没有内心的“正大气象”,哪会有书法的“正大气象”?连一直呼吁正大气象的陈传席先生都把赵孟頫归入“正大气象”书法家之列,我等又“复何言哉”?!

路工

路工,男,1952年6月生。 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河南省安阳市群众艺术馆研究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安阳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安阳市书协秘书长。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