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玉器的时代特征|河姆渡文化玉器
2021-10-29
因第一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距今约七千至五千三百年。
1973年在,浙江宁波余姚河姆渡镇首次发现,故名。
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和舟山岛。
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寨遗址,反映了约7000年前,长江下游的氏族情况。
河姆渡遗址于1973~1974年,和1977~1978年两次发掘,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
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干柱建筑遗迹;河姆渡遗址分为四个文化层:
第一文化层约5500—5000年前;第二文化层约6000—5500年前。
第三文化层约6500—6000年前;第四文化层约7000—6500年前。
河姆渡文化玉器,是长江下游地区最早出现的玉器。
在河姆渡遗址第三、四层出土的玉器,是我国迄今发现较早的玉饰件之一。
品种有璜、玦、管、珠、饼、丸、坠等,多是小件装饰品,数量不多。
由于当时先民们制作玉器的经验不足,琢玉工具不完备。
再加上艺术欣赏能力较低,玉器治作不规整,工艺简单。
器物表面打磨不精,多光素无纹,制作工艺相当粗糙,钻孔并不十分精准。
除玉髓以外,多使用萤石、叶蜡石、呈绿色、灰白色等。
河姆渡文化的产生,直接影响到了马家浜文化及良渚文化玉器的发生及发展。
在太湖流域形成制玉中心,与北方的红山文化制玉中心遥相呼应。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中国史学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依据,证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