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画报人物志】君子不器——慢品申学军的书法艺术

2021-10-29

一直默默关注申学军兄,不只因朋友情谊,更因为他良好的书艺领悟能力和艺术想象力。这是一个书法人,一个艺术探索者,可贵的天赋,申兄将其反映在书法作品之中,付诸于笔墨,正所谓:“立象以尽意,达其性情,形其哀乐。”这种融会贯通的创造力,使他书法艺术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达摩 50cm×50cm

广川书跋一则 32cm×23cm

黄庭坚跋东坡墨迹一则 45cm×45cm

节录随园食单 70cm×35cm

节录相州相州昼锦堂记 35cm×35cm

对于书法字帖的临摹,我认为申兄拥有以假乱真的模仿能力。且不说他专攻的隶书《张迁碑》、大楷《麻姑仙坛记》、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草书《十七帖》等,书法史上任何一派、任何一体、任何一帖,只要给他时间观察、学习,他便可以临摹得几乎逼真。尤其对于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帖子,申兄不仅能对临,很多帖本他都能背临,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可谓“君子不器”。多年前,我曾不信邪,把十多本字帖展放在书桌上,故意为难他,而他镇定自若,展纸便临,挥笔如刀,仿若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说:“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垂者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让我目瞪口呆、哑口无言。直至今日,我仍记得他当时临摹张瑞图的一张行书作品,用笔诡异、提按分明,圆笔的篆籀间还增加了一些翻笔,似有沈曾植的峻拔笔意,线条跌宕起伏,在行云流水间暗藏着一股韧劲与苍古,看似不太像原帖,却又惟妙惟肖,入木三分,神采奕奕,真乃贵于绝似又绝不似之间。

蕉叶雨后 50cm×30cm

扇面

无量寿佛 55cm×35cm

大学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联系不多,交流也少,偶尔从电视、网络与报刊上看到他零零散散的作品。从他发表在书法报刊、杂志上的书作来看,近年来,申兄多着力于行草书,似乎受到整个中国书坛流行书风的影响,致力于帖学与碑学的融合,在原来秀丽、俊逸与遒劲的帖学格调中,融入了一些碑学的厚重、古朴与天真。总体来说,整体风格变得俊朗与奔放,在“书卷气”中融入了一些“金石味”,清新隽永中增添了一些古拙,但在单个结字方面,似乎却反碑学之道,变得紧凑、拘谨起来,中宫紧收得有些局促。他一直将帖学定为自己的基本风格,其书法作品无论怎么追求方俊、大气、豪气、霸气,其间总是流露出一股清秀典雅与从容自得的“书卷气”,如流水潺潺,寓巧于快速运笔之间,同时作品中充斥着“宋尚意”的自由与潇洒,尤其带有米芾的沉着痛快,提笔与顿笔、中锋与侧缝、出锋与回锋,都自然地流露出“道法自然”的意趣。

金农诗抄 40cm40cm

快雨堂题跋一则 35cm×29cm

了尘吟 20cm×38cm

李白诗一首 50cm×40cm

临王羲之手札一通 35cm×50cm

柳宗元诗 35cm× 23cm

可以说他选择了一条十分纯正的书法艺术道路,温柔敦厚又灵动飘逸,是一种“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优雅与坦然,“游于艺”的境界跃然纸上,如张怀瓘在《书断》中所言:“善学者乃学之于造化,异类而求之,固不取乎原本,而各逞其自然。”申兄能是非明辨,得失自知,而非当代一些人将书法作品搞得暮气重重、枯槁怪异,追求解构与重组,使作品显得凌乱,甚至不堪。申兄的书法艺术比较接近“新古典主义”,即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以古为新,书写自我性情与胸怀。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