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清末傅氏家族合影讲述“家和”故事 聊城“最老”照片 拍摄于150多年前

2021-10-29

傅氏家族合影。林虎 提供

本报记者 张目伦

自从公元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镜头便成为摄影家记录和留影的工具,摄影也成为无数志士为之奋斗的艺术。黄河文化的惠泽,运河文化的哺育,不同文化在大浪淘沙般的碰撞和融合中,构成了聊城人文精神中五彩斑斓的底色。聊城老照片博物馆展出的精美图片,就是聊城和聊城以外的摄影家的经典作品,其中“最老”的一组拍摄于清末,是150多年前傅氏家族的合影。

一个镜头就是一段非同寻常的时光,一幅图片就是一部百读不厌的大书。聊城市博物馆馆长林虎告诉记者,图片之中不仅积淀着聊城历史的沧桑,更沉积着多元文化在聊城交融的光辉历程。记者在聊城老照片博物馆中看到,第一部分《岁月遗梦》展出的是清末民初约90张聊城老照片,其中“年龄”最高的一组是清末聊城傅氏家族拍摄的合影。林虎介绍,第一幅是拍摄于清末的傅绳勋卸任回乡后在傅氏祖宅和傅氏子孙的合影。这是聊城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照片,拍摄于1867年之前,因为傅绳勋是1867年去世的。

聊城傅氏家族始祖傅回曾任冠县县令,其七世孙傅以渐为清代第一位状元,振兴了傅氏家族,奠定了傅氏名门望族的基础。傅家到了傅绳勋、傅继勋兄弟这一辈是傅氏家族又一个辉煌时代。傅绳勋是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协修、军机处章京,后外放,曾任浙江、江西、江苏等省巡抚,咸丰元年(1851年)辞官返乡。傅绳勋长期任职于江浙运河流域,担任封疆大吏,晚年讲学于聊城,对聊城与南方各地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做出了贡献。傅继勋道光年间拔贡,长期任职于安徽省,以清正廉明、慈祥化民著称,他与当时许多名臣都有密切联系,清末名臣李鸿章、丁宝珍等是他的门生,清朝官吏马新贻等则受其提携。傅继勋于太平天国起义后辞职,回归家乡后与傅绳勋致力地方文化建设。

林虎说,这里还有由中国人自己开的第一家照相馆——北京丰泰照相馆为傅家在聊城傅家祖宅拍摄的照片。当时拍照片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儿,傅家要把摄影师从北京请到聊城来,拍完照片再送回去,然后冲洗好再把照片送回来,所以一般家庭是拍不起照片的。

傅斯年与太夫人的合影也非常引人注目。傅斯年在传承传统文化和家族思想理念方面受其母亲影响较大。傅斯年的母亲姓李,闺名叔音,聊城城西南郊贺家海人。她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虽然识字不多,但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贤孝识大体。正是在她的严格教育下,傅斯年终成一代大师。

多知道点儿

聊城老照片博物馆

走进聊城老照片博物馆,迎面而来的一幅大照片是1925年的聊城古城楼东大街,几乎占了一面墙。照片上商铺林立、客商云集,可以看出当时聊城的繁华程度。左拐往里走,是整个展览的展序厅,展示着照相机发展的进程。欣赏着珍贵的图片,品读着其中的故事,参观者仿佛走进聊城的昨天,走进沧桑岁月。

据了解,聊城老照片博物馆是以展出聊城老照片为主的主题性博物馆,利用古城西北角楼现有结构、依托聊城市博物馆建立的分馆,分为主展区、多功能区、图书角、影棚场景复原区、休闲区、办公区和流动展览区等八个区域,总面积2000平方米,现已成为我市一处运用现代化展陈手段展示聊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文化场所。

记者看到,聊城老照片博物馆展区共分《岁月遗梦》《艰辛历程》《激情年代》《蹉跎岁月》《改革春潮》《江北水城》等六个部分,有500多幅照片,从清末民初开始,分别以不同历史年代的民风、社情、事件和人物为主线,勾画出不同时期特定场景下的精彩瞬间。

记者 张目伦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