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火星飞溅、宛若游龙……邵阳非遗“炭花舞”藏有这些奥秘

2021-11-03

火星飞溅,宛若游龙夜空翻腾,

使人眼花缭乱,奇美异常。

这就是让人啧啧称奇的隆回七江炭花舞!

单看文字根本无法体会到

炭花舞的神奇美丽,

见过炭花舞的人都这样形容炭花舞,

它是一个炫丽璀璨的千年童话。

邵阳隆回县,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里既有闻名遐迩的滩头年画,又有神奇独特的花瑶挑花......特别是新入选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堪称隆回一绝的炭花舞,也终于向世人展示它神秘的面纱。

炭花舞

主要流传在隆回县的七江乡,尤以七家铺、鸟树下村最为盛名。炭花舞历史悠久,是由古梅山先祖夜间狩猎时照明用的火把发展而来,它是古梅山地区渔猎文化的“活化石”。

据悉,早期的炭花舞是由两人配合表演,用枞树膏或栗树皮作燃料,装入用铁丝编成的小网笼中,再用棕绳将铁丝笼系于竹杆上端,点燃后甩动灯笼翩翩起舞。

全国文化奖杰出贡献人物

全国非遗保护十大新闻人物

刘启后(人称“老后”)

曾有撰文讲述他记忆中的“炭花舞”

文中揭秘了这古老神奇的非遗之作

绚丽千年炭花舞

老后 摄影 撰文

孩提时代,在我们家乡六都寨(人称“寨上”),每到春节,特别地热闹。

每近新春,总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到那半个多世纪前在寨上过年的热烈氛围里。果家屋里打糍粑,闷家屋里蒸甜酒;这户人家杀年猪,那户人家炸豆腐。“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摆碟碟;初一初二拜年切(去);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炮仗放不停,酒饭呷不赢。全然忘却了往常日子的艰辛,好一派祥和美好的光景!

而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寨上以及附近七江的十里山、千古坳、七家铺等地的玩狮子、舞龙灯。“卵子各、划流星,寨上铺、舞龙灯,十里山、间油本,千古坳,赊本金……”这首让人忍俊不禁的童谣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可其中“划流星”的真实,以及那份璀璨、神秘、新奇与刺激,却烙在了心海。

七江炭花舞优秀传承人胡光河(左)、胡光旦(右)

划流星,是乡间的俗称,如今文化人称之为“炭花舞”。舞者只需用一根丈五长的竹竿,小的一端系一条近丈长的铁丝,铁丝末端吊一个直径约八寸的近似球形的铁丝网篓,用栗木烧成的木炭皮(或用松油流集处的枞树木柴)做燃料,点燃放入铁丝网篓中,表演者一手在上、一手在下,两手相距尺许,握住竹竿的下端用力甩动,竹竿带动吊着燃烧火炭的铁丝网篓在黝黑的天幕下迅即流动,借着速度拖出的疾风,使铁丝网篓内的炭火轨迹后面喷洒出亿万微小亮眼的炭花,摇曳成了一条长长的火龙,酷似一颗颗迅即陨落天边的流星。

早年,这“划流星“多为夜晚耍狮子、舞龙灯的队伍在前面掌灯、引路、开道所用,亦在到达某院落中空旷的禾坪时,配合狮龙出场之前而单独表演。

本义上,这种古老独特的民俗舞蹈,曾被学界视为梅山地域远古渔猎文化所形成的巫舞活化石,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表达着古梅山独特的传统民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只可惜家乡六都早已荡然无存......

在近年的民间传统文化考察中,距寨上不远的七江乡七家铺,发现了划流星、舞炭花民俗传人胡光河(80余岁)和胡光旦(68岁),甚为惊喜。多单位全方位挖掘扶持,鼓励舞炭花民俗传人捡回老本行、带徒传艺,这一古老特异的梅山民俗舞艺便又有机会与社会见面,且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濒临消失的民俗文化便有了传承光大的前景。

我曾多次现场观看舞炭花表演,一道道飞舞的炭花火龙在夜空中随着舞炭花民俗传人伟岸的身影,时而前倾,如猛虎扑地;时而后仰,若钓杆疾弹;不时又嘎然左窜,好比老鼠钻洞;继而往右猛旋,酷似蛟龙在天。紧接着,又是一个“雪花盖顶”、再来一盘“黄龙缠腰”、还有“扫地莲花”“双龙抢宝”“朝天三柱香”……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倍感壮丽神奇。

如此潇洒地戏舞着熠熠生辉的炭花,悄然抹去了我孩提时节记忆的朦胧,不经意便诱我走进一个炫丽夺彩的千年童话。

江山不老,技艺常新。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炭花舞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

将会历久不衰、世代传承,

在非遗项目的大家庭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