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文学研究”在广州举行:机器给文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021-11-06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小攀
11月6日上午,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青年批评专业委员会主办、暨南大学中文系和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新世纪文学研究”高峰论坛在广州华威达酒店举行。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包括中山大学教授张均、郭冰茹,山东大学教授黄发有,吉林大学教授李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项静,北京大学教授丛治辰,暨南大学教授李学武、李亚萍、龙杨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早、刘大先、程旸,线上线下共五十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发言。在开幕式上,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程国赋致辞,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宋剑华致欢迎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也通过视频讲话对会议的召开表示感谢。
新世纪第一个二十年里,涌现了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作品、现象、评论和研究方法。“新世纪文学”有哪些新的变化?网络、媒介的发展对文学的生产与传播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的文学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申霞艳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中认为,20世纪初的启蒙主题里,人是被放大了的,我们变成了一个大写的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可能又重新变成了蚂蚁,人的情感似乎也变得微不足道了。当手机如此深入地介入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就非常有必要探讨“人”的文学的发展。相信此次会议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与未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