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文学院原创作品《姥姥的田》获中国舞蹈“荷花奖”
11月4日,记者在长春人文学院获悉,在山东济南结束的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中,共有43个作品入围终评,6个作品获奖。其中,长春人文学院作为东北三省唯一入围的东北秧歌舞蹈作品《姥姥的田》以97.79分名列第二,荣获本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
本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采用“初评—终评”模式,全国328个院团、院校、群艺馆的民族民间舞作品报名参评,最终有43个作品入围济南的终评比赛现场,包括汉族、藏族、蒙古族、傣族、哈尼族、羌族、土族等17个民族民间舞蹈同台竞技,终评环节集中所有入围作品进行分场比赛,中国舞蹈家协会、央视频现场直播,采用现场打分的方式,保证比赛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
长春人文学院原创的舞蹈作品《姥姥的田》,厚植于东北地区以农田、粮食为构成的“黑土文化”,以吉林地区独有的东北“袖头秧歌”为素材,利用现代手法,将源于冬天寒冷缩手而舞的袖头秧歌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表达出时光流逝下东北稻谷的拟人化形象。以稻谷为主观视角,作品借其生长循环的规律诠释姥姥成长的过程,映射出姥姥不同的人生阶段与转折。同时,作品还创新性的使用“绢帽”道具,通过风格化动作与道具运用,完成了东北女人的典型形象塑造。以此表达人与土地之间“耕耘—养育—反哺”的深厚情感,反映出东北黑土地上的人文情怀。
据悉,《姥姥的田》是由长春人文学院、艺术学部、音乐舞蹈戏剧学院、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北秧歌)传承基地原创的东北秧歌舞蹈作品,由舞蹈系师生担纲排演。舞蹈创作团队由音乐舞蹈戏剧学院特聘教授王小燕,舞蹈系主任张万励、青年编导王艺盟共同组成。在“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选过程中,《姥姥的田》受到评委、专家、学者、专业舞蹈评论人的一致好评。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化艺术基金副理事长冯双白在现场专家点评环节说道:在看这部作品的时候,我深深的被其中人文的情怀和人性美的展示所深深吸引,作品动作的编排和东北袖头秧歌素材的创造性使用,让我们想起了非常著名的“双创”,即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郭磊表示,这个作品充分体现了民族民间舞在创作过程当中对浓郁的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把握,通过时空的转换把东北秧歌“稳中浪”“艮中俏”的风格特征融入到作品当中,又很好的把现代意识,特别是跨时空的表现手法进行结合,将人与庄稼的对话,以及丰收后的喜悦进行拟人拟物的表达,在作品创造上具有独到的地方。
据了解,中国舞蹈“荷花奖”是经中宣部立项、中央两办批准的全国性专业舞蹈评奖活动,是我国舞蹈艺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常设正式评奖活动。该评奖于1996年正式立项,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主办。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活动于1998年举办,两年一届,迄今已连续举办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