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李晓伟:“中国诗歌之乡”看汝州|文化观察

2021-11-12

作者|李晓伟

来源:今日汝州

汝州诗歌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以汝州为中心的北汝河流域,是中华诗歌的发祥地的组成部分。《诗经·国风·周南》收入一首民歌《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赬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迩。

诗意是说汝水女儿在国难当头、王室如燬之际,毅然担当起家庭重担和赡养父母的义务,勉励丈夫割舍恩爱、慷慨报国。虽然只有三章,一唱三叹,表现出了极其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西汉毛亨、毛苌《毛诗序》云:“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汝州被称为“汝旁化国”。故而,后儒有云:“文王之化行天下也,自汝坟始。”

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一部部小说,从汝州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出生,走出了中原,走向了全国,也为汝州创建“中国诗歌之乡”增添了实力和动力。

11月8日,汝州市召开“中国诗歌之乡”创建工作汇报会,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选刊》主编刘向东和全国著名诗人高春到会,就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对汝州市创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汝瓷之都曲剧故里

开展“中国诗歌之乡”创建活动,对于促进汝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全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因北汝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是享誉全国的汝瓷之都,曲剧故里。为历代郡州治所,从公元606年的隋朝设立汝州以来,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汝州市距离省会郑州90公里、洛阳70公里、平顶山60公里,焦枝(柳)铁路、宁洛高速、二广高速、林桐高速穿境而过,在1小时交通圈内通达郑州国际机场、洛阳机场,已建成和规划建设的郑万高铁、郑洛城际铁路、洛平漯周高铁、三洋铁路紧临汝州或在汝州设站。

汝州境内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个,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拥有风穴寺、九峰山等2个4A级景区,怪坡、中国汝瓷小镇、丹阳湖景区、汝水湾景区、汝河沙滩公园等5个3A级景区。共有37个具有开发价值的古寨古堡,夏店镇山顶村、蟒川镇半扎村、大峪镇青山后村、焦村镇张村等4个是国家级传统村落。九峰山、紫云山、蒋姑山、大红寨等风景名胜,罗圈地质公园冰川遗址是世界四大冰川地质遗址之一。汝州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营商环境百强县。近年来成功创建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全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市、首批省级森林城市。汝州是“中国女娲文化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旅游景点单体达到852个,其中优良级252个。

汝州夏有霍邑,属豫州,商为诸侯国霍国,西周为诸侯封地、属东都王畿,东周霍国及其东北部的梁邑,为王畿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管理。在汝州西部置梁县,归三川郡管辖,东部置郏县和阳城县,归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管辖。汉承秦制,汝州西部仍为梁县。

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置伊州,隋炀帝大业初改伊州为汝州,治梁县城。领承休、梁、阳翟、东汝原、汝南、鲁、城八县。唐汝州改襄城郡为伊州,领承休、梁、郏三县,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改临汝县为临汝镇,入梁县,汝州领六县。

宋代汝州建制仍袭唐制,为陆海军节度,属京西北路,领梁县、襄城、叶县、龙兴、鲁山五县。明朝汝州为南阳府管辖,将梁县省入汝州,领郏县、鲁山两县。1476年,汝州从南阳分出由省直辖,成为河南唯一一个由省直辖的直隶州,领鲁宝郏伊四县。

汝州历史悠久,历代名人众多,不仅有广成子、许由、严光、姚崇、孙何等贤人名臣,更有本土诗人刘希夷、宋之问、张政等,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享有盛名。特别是唐朝诗人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一作白头吟)》”这句诗,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自开展创建“中国诗歌之乡”活动以来,汝州市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地域文化、抒写新时代篇章、服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积极推动了文化汝州的长足发展。

上下努力积极申报

近年来,汝州市成功创建了中国曲剧之乡、中国汝瓷文化之乡、中国女娲文化之乡、中国温泉文化之乡、河南省书法之乡,相继举办了中国作家看汝州、首届“汝帖杯”全国书法作品展、“风穴寺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鹳鱼石斧陶缸杯”全国美术作品大赛等全国性有影响的艺术活动。

其中,“汝州市陶瓷艺术作品展”是全国唯一一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与交流项目并完成了全国十个城市的巡展,这是全国唯一一家县级文联获得的荣誉……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品牌,加快推进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汝州市把创建“中国诗歌之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为推动诗歌之乡创建工作,汝州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思想、组织、宣传上,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并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诗歌文化活动,以提高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而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达到育人正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营造诗歌之乡的浓重氛围。

今年以来,为创建“中国诗歌之乡”,汝州市拟定了创建“中国诗歌之乡”活动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宣传提高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意义的认知度和支持力;召开创建“中国诗歌之乡”工作动员会,要求各相关单位通力合作,电视台及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各行政事业单位、各乡镇企业、学校举办不同形式的诗歌朗诵会、读书会等活动,为推动汝州山水宜居绿城建设注入新活力。

同时,汝州市以创建“中国诗歌之乡”为契机,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诗词创作活动,传承弘扬中华诗词文化,形成“以诗为荣,以诗为乐,以诗育人,以诗善德”的良好氛围,以诗歌文化为内涵,大力提升汝州美誉度和文化软实力、竞争力。

文化丰厚诗歌繁盛

汝州,自古以来就是郡州治所,汝文化的发祥地。

初唐时期,汝州籍诗人刘希夷以《代悲白头吟》名世,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流传千古。英年早逝,葬于风穴寺前山麓。汝州人民为纪念刘希夷,于1988年修建夷园。

唐朝诗坛,一圣二仙。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中国三座诗歌高峰,人们尊杜甫为“诗圣”“诗史”,尊李白为“诗仙”,对白居易称“诗魔”“诗神”等,他们在汝州都留下了动人的诗句。

李白有《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杜甫有《送贾阁老出汝州》:“西掖梧桐树,空留一院阴。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白居易有《和刘汝州酬侍中见寄长句因书集贤坊胜事戏而问之》:“洛川汝海封畿接,履道集贤来往频。一复时程虽不远,百馀步地更相亲。”孟郊有《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一雨百泉涨,南潭夜来深。分明碧沙底,写出青天心。”刘禹锡曾任汝州刺史,有《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长安旧游四十载,鄂渚一别十四年。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还有许棠、李频、郑谷、薛能、罗隐等唐朝一众诗人都曾以汝州为题赋诗作词,在历史的深处走向汝州,留下深深浅浅的诗行,为汝州增光添彩,锦上添花。

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在行走汝州的过程中,写下了《汝州》、《汝州等慈寺阁望嵩岳》、《汝州後池听水》、《汝州王制待以长篇劝予复饮酒因谢之》及《三月十四日汝州梦》等诸多诗篇。其中《三月十四日汝州梦》广为流传:“我归十九年,饮不负升斗。昨夕梦见之,谓须多置酒。虽慰魂来言,定不复入口。俟当返吾庐,且为贮甖缶。梦寐何敢欺,从笑愚所守。”

著名文学家、西昆体代表诗人杨亿,曾任汝州知州,与友人唱和不绝,留下《汝阳》诗集数卷,《汝阳杂集》20卷。皇佑年间(1049~1053),王珦瑜任汝州知州,在望嵩楼苑内建“思贤亭”,将杨亿诗集刊石于亭内。

后来苏辙到汝州,看到亭子破败,重修思贤亭,重刻杨亿诗,并作《汝州杨文公诗石记》一并嵌在亭壁。

苏轼曾三次到汝州,在他的《温泉七记》中,记录了汝州温泉的盛况;在游龙兴寺后,写的《子由龙兴寺吴(道子)画壁》一诗中,有“他年吊古知有人,姓名聊记东坡弟”等名句。卒后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北宋还有很多名臣雅士如富弼、黄庭坚、蒋之奇、王寀、李廌、陈与义等宦游汝州,留下了大量诗篇。以范仲淹的次子、被称为“布衣宰相”的范纯仁所作的《温泉》一诗最受士人喜爱:“山前阴火煮灵源,昔日曾临万乘尊。历尽兴亡皆如此,不随世俗变寒温。”

金元时期诗人元好问、赵秉文等均有吟咏流传于世。

明清时期,以风穴寺高僧为核心,有活跃于朝野的“汝上莲社”,朝廷高官、文人雅士与高僧、居士相互唱和,《风穴志略》《风穴续志》录有诗赋二百余首。现仍有大量石碑立于风穴寺内,或镶嵌墙壁之中。

乾隆五年(1740),知州宋名立在汝州创立“诗宗祠”,供奉唐代刘希夷、金代宗端修、明代张维新、清代吴治汇、任枫5位汝州籍诗人之神位。

另外,大量吟咏汝州山川人文的诗篇散见于史料之中。仅乾隆皇帝就为汝瓷赋诗10余首。

当今诗歌再谱新章

从古到今,汝州就是一块诗歌的热土。文脉相承,在现当代,诸多文化人默默创造与创作,弘扬历史文化,抒写时代新篇章。

2001年,著名诗人贺敬之偕夫人柯岩在河南省工人温泉疗养院疗养38天,用汝州温泉洗去半生劳疾。深感泉水的神奇疗效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淳朴,贺老欣然挥毫,写下长诗《歌汝州温泉》。同时,当代众多诗人莅临汝州采风写作,雷抒雁等著名诗人都先后到汝州采风和参加活动。

2001年,汝州籍诗人李志军与人一起创办民间诗刊《审视》,与李双一起创办民间诗报《新诗潮》,与墓草一起主编《2003中国网络诗选》。

2003年,李志军主编的诗集《血脉的回响》,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共收入多多、杨练、北岛、默默、张枣、昌耀、林莽、万夏、西川、王家新、陈东东、戈麦等69位当代著名诗人诗作196篇,深受诗人们的欢迎,被称为当代诗歌最好的选本之一。

2004年,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汝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成功举办了“汝州诗会”,邀请林莽、臧棣、树才、耿占春、蓝蓝、张曙光、大解、陈超、刘翔、李双、沈娟蕾等30余位诗人到汝州采风,部分诗作在《诗刊》2004年第18期上发表。

2010年9月23日,著名歌唱家谭晶到汝州参加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献唱了一首由孟庆云谱曲、张名河填词的歌曲《汝瓷赋》。

2011年,彭忠彦编著《名人咏汝州》,共收录217位诗人歌咏汝州诗篇368首。

2017年,汝州诗人、学者、禅僧在风穴寺夷园恢复“汝上莲社”,并成立“汝州诗歌学会”。先后举办了“菊·莲”诗会、“花开花谢”诗会、“荷风清凉”诗会、“一轮明月”诗会、“罗曼司重演”诗会。三年间,王澄、王家新、树才、罗羽、森子、寒烟、郭贯贞、苦灯、李双、刘佳、刘炜弢、泥马渡、田桑、高柳、陈俊峰、小葱、梅影等百余位诗人访问汝上莲社,并留下了诗篇300余首。目前,已有《菊·莲》《汝上莲社集》两本诗集问世。

在与国内外一线诗人的交流学习中,汝州现代诗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了李志军、老英在野、把酒桑麻、东墙、西墙、史淑琴、贾也真、戎亮亮、李晓伟等一批优秀的现代诗人。

2018年,杨占营著《望嵩楼诗文辑注》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望嵩楼,史称“江北第一楼”,自唐代修建,历代诗人多有歌咏。杨占营收录自唐至清诗文144篇,一一详加考订,洋洋百万余言。

2018年,市区禄丰街创建“汝水横舟”文化一条街,挑选包括《诗经·汝坟》在内的历代诗人咏汝州诗词经典,名家书写,刊石镶嵌于墙壁。

2020年7月4日上午,在烟波浩渺的汝水河畔,在幽静神秘的汝瓷博物馆,由大河报发起的“大河·中国青少年诗词之旅”走进汝州,开展文化寻根游活动。

丰厚的历史文化滋润,使得汝州文人雅士辈出。近几年来,汝州相继成立了“汝州晚晴诗词协会”“作协传统经典诵读分会”“汝州诗歌学会”等民间文化社团,以构建和谐、传承文化、享受快乐、真情奉献为宗旨,以诗歌为主线,开展了多元性的文化活动。

市作协主办了“传统文化进校园,诵读进课堂”公益活动32期;“祭拜孔子先师,诵读论语经典”万人经典诵读活动火爆汝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李晓伟创作的诗歌《不忘初心追梦前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都是追梦人》《山水汝州绘画卷》等被广为传诵。

目前,汝州市诗歌创作者众多。拥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3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35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8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22人,汝州市作家协会会员320人。文化艺术

组织团体遍布城乡,市一高、二高设立有文学诗歌社团,每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300多场次。

中国诗歌是祖国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创建“中国诗歌之乡”,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建设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通力协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构成强大的合力。对此,中国、省、市诗歌学会自始至终全力给予指导和帮助,还有其他相关单位积极支持配合,对汝州市开展的创建活动给予大力宣传推介。创建“中国诗歌之乡”,对于启迪人们智慧,提高文化、道德素养,净化社会风气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汝州自积极申报“中国诗歌之乡”以来,全市作家、诗人备受鼓舞,创作的热情空前高涨,诗歌之花结出了丰硕之果,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汝州人爱好、吟诵和创作诗词、民歌,已成为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打造诗意汝州、文化汝州已经成为市委确立的工作目标。我们坚信,有中国诗歌学会和河南省诗歌学会的正确指导,有各兄弟学会的交流协作,有全市120万人民的大力支持,汝州市申报“中国诗歌之乡”工作会不断取得新进展,也会努力开创汝州诗歌创作的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汝州贡献文化力量。

汝州,一个诗歌的春天已经来临。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