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溯回 长江要津2》第六期-古镜映盛唐:凝结欧亚大陆的文明

2021-11-12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在古人心中,铜镜不仅仅是照面饰容的日常工具,它更是颇具鉴赏价值的收藏品,赋有以镜自鉴的文化含义。

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铜镜——一枚七角星纹圆形铜镜。自此,铜镜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发展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古朴、灵巧、华丽、素雅……纹饰的不同内容、形态的多样化、工艺技术的高低,都成为时代的印记。

盛唐时期,社会稳定,民族融合,中西文明交流空前发达。东到日本、朝鲜,西至罗马、阿拉伯,整个欧亚大陆的商人沿着丝绸之路不远万里来到长安,不仅带来了他们的奇珍异宝,也将各国特有的文化带进中国。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主导方,唐朝在文化吸收的同时也在不断向外输出自己的文化科学技术。在这样的碰撞下,一些新型的文化产品应运而生,海兽葡萄镜便是唐朝文化形态最经典的缩影。

在重庆市江津博物馆内就收藏着一面完整的唐代海兽葡萄铜镜,被鉴定为二级文物。

铜镜直径10.5厘米,通体呈青黑色。镜子背面凸起的弦纹高圈将图纹分为内外二区。正中是伏兽钮,钮周是内区高浮雕海兽纹,海兽造型生动,神态各异。铸造工艺极为精细,海兽的眉眼、关节、鬃毛等细部刻画的纤毫毕现,细致入微。外区是葡萄藤蔓图案,枝繁叶茂,柔美华丽。

唐代由于政府的严加控制,铜器制造整体来讲并不发达,考古发现的铜器也不多,唯独铜镜例外。盛唐时期的铜镜不仅发达,而且其制作工艺也达到了新的高峰。铸造技术高超可以完全控制青铜浇铸时极易出现的气泡,铸件的表面打磨得光滑细腻。在装饰手法上,采用高浮雕、镀金、贴膜、金银平脱、螺钿和宝石镶嵌等工艺手段,使镜背得纹饰显得更加华丽活泼,呈现出盛唐特有的蓬勃向上的气象。唐代铜镜通常含锡较多,呈银白色,这也是和前代不同的地方。

世称海兽葡萄镜为“多谜之镜”,其中一大谜团就是海兽究竟为何物,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一致的说法。有人说是海中之兽,如海马、海狗等,有人说是龙生九子之“狻猊”,而普遍的看法是古代的狮子,自张骞通西域后来到中国,供贵族享乐,是为瑞兽。

葡萄,也是自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国内地后,开始广泛种植,到唐代时,葡萄的种植已非常流行,葡萄纹也频繁用于丝绸装饰。

海兽与葡萄这两种纹样在大唐包容多元的文化氛围下交融为一体,成为中国铜镜装饰纹样由瑞兽纹向花鸟植物纹转变的特殊产物,带给人的美感是有开创性的。在铜镜史上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铜镜,正面照映着古人姣好的面容,背面浓缩着时代的审美取向。唐人在包容并蓄的文化态度和睿智的创新精神中对异域文化不断吸收、改造、融合,扩展了艺术的宽度和广度,为大唐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在历经千年之后,铜镜的纹饰依然熠熠生辉,令人赞叹。

我们伫立在展柜前,欣赏它的精美华贵,同时也感悟大唐气度、盛世雄风。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