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解惑丨如何理解“君子固穷”

2021-11-14

《论语·卫灵公》记载说:“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在陈绝粮时,面对困厄,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他不相信君子也会遇到这样的困厄,他向孔子说出自己的疑问,孔子说:“君子虽然也会遇到窘迫,但能够安于穷困;小人一遇窘迫就无所不为了。”

这里的“穷”,当为窘意,即窘迫、困厄、穷困。它不仅仅是指简单的经济生活层面,而是包括社会、政治、信念等的很多方面。在这段文字中,孔子主要谈到了面对窘迫局面时“君子”和“小人”的差异。由此不难理解,“君子固穷”跟是否有钱没有关系,而是说面对困境,君子依然能够乐在修身,坚守自己的节操,也就是君子往往会甘于贫困,不失气节。

《孔子家语·在厄》篇对此有更为形象的记载,更加详细地记述了孔子及弟子在陈蔡被围困的情形。当时,孔子一行困于陈蔡,“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这表现了孔子为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矢志不渝的精神。面对弟子的不理解,孔子指出:“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他认为“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

孔子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自己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这并不意味着孔子会放弃行道的努力,正如他所说的:“芝兰生于深林,不因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认为,君子面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是,不论人生显达,还是身处困厄,都不要改变自己的节操,反而应该坚持自己的追求。

颜回说:“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他认为不需要有什么忧愁。虽然不被时代接受,但是这恰恰显现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对颜回的话深表赞同。社会理想难以实现,孔子的态度是“不怨天、不尤人”,这恰是对“君子固穷”的最好注脚。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