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千古名篇,被苏轼改成宋词,开篇四字道尽人生不易
陶渊明,一生中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辞官归里”,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在“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时代,颇为不易。陶渊明做的这件事,也成了后世文人钦羡的一件事。不过,真的有勇气,像陶渊明一样,辞官归里的人,还真是不多。
在辞官归里之后,陶渊明还写下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就是《归去来兮辞》,在这篇文章中,陶渊明写出了自己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情操,创造出一种宁静恬然的美好意境,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
到了宋代,一代文豪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带着家人,在黄州临皋亭下的东坡耕种,过上了和陶渊明的隐居非常相似的生活。在这个时期,苏轼写了很多和陶渊明有关的诗词,甚至自称“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有一次一位名叫董毅夫的朋友来看苏轼,苏轼正带着家童在田间耕地。累了的时候,苏轼就将耒放下来,敲着牛角唱曲子,他唱的曲子,就是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改成的一首宋词——
哨遍·为米折腰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陶渊明是“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而苏轼却不得不“为米折腰”。看似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却道出两位文人同样的人生不易。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的生活非常困难,过着农夫一样的生活,依然衣食难继。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轼依然能自得其乐,以陶渊明自居,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豁达超然。
一曲《哨遍·为米折腰》,将陶渊明和苏轼两位著名文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