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黄石:从“鹰击长空”到“鹰观天下”彰显书画人生巅峰之美

2021-11-17

“斋陋屋小,自作清潇,弄墨小技颇自豪。闯南走北,半生泊漂,双鬟白发不觉老,回首风尘坎坷艰辛知多少!花甲虽无闻,有铮铮铁骨豪气!聊学少年风华茂,东蕾陋室伏案,西窗拙笔透纸,偷名山奇峰,取涧溪细流,借一楼秋风,就九月菊花,邀雄鹰相伴,兴来独酌一醉,足平生心愿矣!”——黄石《自题小像》。

“我爱雄鹰凌云志,一击长空九万里。脱胎换骨翮合就,撗绝四海自有期。”黄石1945年出生于河南孟津,他一生坎坷,经历了无数磨难,画过布景,画过油画,但始终对国画艺术痴迷爱恋,尤其是雄鹰题材。

鹰乃鸟类中寿命最长的物种,年龄可达七十岁左右。四十岁时面临重大抉择,此时鹰爪老化,无法有效捕捉猎物;鹰啄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鹰的翅膀变得沉重,难以飞翔。面对如此的情况,鹰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历经浴火重生的蜕变过程,长达一百五十天的漫长岁月磨炼。鹰背负着沉重的身体,飞到山顶,筑巢悬崖,不再飞翔,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再用新喙把爪上指甲一根根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后,再将羽毛一根根拔掉,大约五个月后,新羽毛长出,新喙长出,新爪子长出,整整经历一百五十天的脱变过程。蜕变后的雄鹰重新焕发青春,翱翔于蓝天。

黄石先生在《鹰说》一文云:“飞禽中者,余唯独爱鹰。爱其浴火重生之精神,爱其博大雄浑之气概,爱其壮志凌云之胸怀。每见雄翱翔长空,常心驰神往于寥廓无垠之天际,更是留意鹰之神态,观其飞鸣食宿,查其喜怒哀乐之变化。古人云:贤者因时而行藏,灵禽择技而栖宿,鹰者非松柏巨石而不栖,非同族本属而不侣,威猛雄健,奋苍穹展羽翱翔于云霓之间,驻足独立于天峰之巅,形踞一隅而神往河汉,敛翼一时而搏击万里,叱咤风云所向披靡,静若处子,动如惊电,英风杰气壮人情怀,真大英雄也!吾甚爱之,写来以抒情怀,写鹰者当以意为之,自然之鹰谨作为精神之载体,吾笔下鹰者,非鹰,非鹏,非雕,非鹫,乃吾心中之鹰神,天地之灵是也!”

黄石画鹰,常把“松”、“石”配在一起,气质相同,浑然一体。松挺拔不调,四季长青,不惧风霜雨雪。石坚韧无比,傲骨毅然。鹰松石组合成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图画,彰显出高古、博大、雄浑、 苍茫。由此可见,在黄石的心中,鹰已成为精神的象征,鹰的气魄为泰山压顶不为所动,惊涛骇浪不畏所惧。不屈不挠,锲而不舍,不畏艰难,脱胎换骨,这种坚韧是面对生活的无比坚强的力量。

在长期的文化艺术生涯中,黄石老师钟情于中国书画,作画重山水、书法擅行草,独喜写雄鹰绘秋菊,以书法用笔入画,以画意布局成书,融书道画意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和艺术风格。现任中国炎黄画院副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