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书信、漫画、非虚构……呈现故事的一百种方法|Books
Booklist
凛冬已至,面对现实
Corner
007 电影里的三本书
Design
封面设计背后的故事
Observe
当出版社开始做漫画
立冬已过,不要放弃阅读,萧索的景象会带来更坚硬、严肃的思考。
几部优秀的非虚构作品已经相继出版,比如普利策奖得主、调查记者凯瑟琳·布的《美好时代的背后》,兼具小说家的叙事、文笔,新闻记者的报道功底,呈现了真实的东北、印度。还有陈年喜继诗歌备受关注后,以故事集《微尘》记录了身边朴素的劳动者。
同样描写困境,韩国女性作家韩江以充满隐喻的小说《素食者》,从诺奖得主帕慕克、大江健三郎,“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埃莱娜·费兰特等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亚洲唯一布克国际文学奖得主。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带着目的去读书,觉得严肃、反映和指导现实的,好于娱乐的、想象的,又常常低估了娱乐,低估了文字以外的讲故事方式——比如漫画。一部好的漫画能带给人的感动、思考,不亚于一本小说。
总是推荐文字作品,这次通过对出版社编辑的采访,我们同样想知道的是:对于编辑来说,出版一本漫画相比出版一本小说,是否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希望每一次的阅读推荐,都能让你在四季的变化中直面现实、不忘快乐。
Booklist
“两个原生家庭,跨越三十年的奋斗,调动的能量,堪比战争。”张医生和王医生出生在工人家庭,在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他们凭借家庭的全力支持与自身的聪慧刻苦,实现了阶层跃升。可奋斗仍然悲壮而无力——这部平民史诗的主题只是“不要成为废弃物”而已。
《好奇心日报》《小鸟文学》创始人、媒体人伊险峰、杨樱,采访数十人,在旧报纸、建筑废墟与口述回忆中,探寻工业城市、单位社会、稀缺经济、工人阶级文化、男性气概等时代变迁,呈现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当代东北。
陈年喜,工人,做了 16 年爆破工。岩石的崩裂声让他一只耳朵失去听力,逼仄的矿洞让他的颈椎植入金属假体,弥漫的粉尘让他患上不可逆的尘肺病——这些,也带来了饱含生命力的诗歌。《微尘》是他诗集之后写下的非虚构故事集。
“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 21 篇故事, 50 余位人物画像,爆破工、运石工、乡村木匠、小作坊老板……从北疆大漠到秦岭山川,他在烟尘和轰鸣中养家糊口,在工棚和山野中继续写作,记录命运的爆裂和寂静。他写着身边朴素的劳动者,沉静地诉说关于亲情、爱情、死亡、欲望的生活主题。
这是控诉经济不平等最有力的作品之一。普利策奖、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凯瑟琳·布,潜入贫民窟 3 年,参考上千份官方档案,前后对 168 个人进行反复采访,何伟激赏其“极具洞察力”。
擅长垃圾分类的少年阿卜杜勒被卷入“独腿女人”自焚案而逃跑,贫民窟居民们的真实生活由此展开:他们努力为梦想奔走——干净的家、成为贫民窟第一个女大学生、换一副心瓣膜,然而,身处最底层的人,羡慕、愤恨着比自己处境稍好一点的同类,只能以互戕的方式争夺生存空间。
在生产者社会和消费者社会中,贫穷是两回事。后者的生活项目围绕消费者的选择,而非围绕工作、专业技能而建立。这种差异改变了贫穷的体验方式,新穷人在社会上产生,并在文化上被定义,工作论理需被重新讨论。这些变化对于拯救苦难产生重大影响。
鲍曼是当代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本书对消费者社会进行了反思和论述,追溯其历史变化、社会后果,讨论了改善贫困、减轻困苦的各种方式的有效性。这是关于含义不断变化的一个持久社会问题的一本经典著作。
约翰·伯格是战后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作家之一。作为小说家,他在 1972 年获得布克奖,并将一半奖金捐给黑豹组织。作为电视主持人,他以《观看之道》改变了一代人看艺术的方式。作为一个政治活动家,他捍卫了全世界工人、移民和被压迫者的权利和尊严。他在 1953 年写道:"我远没有把政治拖进艺术,而艺术把我拖进了政治"。
作者通过第一手的、未发表的访谈和最近公开的档案资料,追溯了伯格一生经历的历史分水岭及思想变化。这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思想史。
金斯伯格,美国宪法改革的标杆人物、“异见分子”。她是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首位获得终身教职的女性,已成为女权、司法的标志性人物。本书由金斯伯格亲手编订,记录了她与美国国家宪法中心负责人杰弗里·罗森持续二十多年的对话。
法律应该为少数群体做些什么?两性平等在司法案件中推进了多远?对话既呈现出金斯伯格在具体案件中追求平等、正义的严肃坚定,也谈论友情、生活与爱,还原了她法袍之下的另一面。
在彻底失明之前,在病痛与死亡的阴影之下,身兼导演、诗人、艺术家和园艺家等多重身份的德里克·贾曼,以诗意随笔追溯了关于色彩的写作史。19 篇散文谈论了绘画、电影、艺术名人及社会文化现象,穿梭于牛顿、达·芬奇、维特根斯坦等古今艺术家、哲人的梦境。
他将色彩的生命与生命的色彩放在一起考虑。如单色光汇入光谱,从童年回忆到晚年患病,他将每种色彩的种种思考、知识与回忆串联起来。贾曼的电影多充满同性意象,他的写作同样富有视觉元素和感官体验。
王小波小说集,收录同名中篇,及与《黄金时代》同获《联合报》中篇小说大奖的《未来世界》。故事一:在地下室里住了十年的自闭工程师,与女权主义妇科大夫谈恋爱的故事。故事二:被取消了身份的 M,在公司安排的新家里见到 F。“我们如此互不信任,只能怪假的太像真的,真的又太像假的了。”
王小波喜欢用理性去阐释非理性的事物,比如爱、比如性。他说:“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把它写下来,就是黑色幽默。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我写的这样,但实际上,它正是我写的这个样子。”
三毛写给亲友的私人书信 83 封,其中过半数为简体中文首度出版。她向亲人诉说旅居的喜怒哀乐,与友人探讨生活与艺术。书中有三毛的碎碎念,“谢谢你寄生发油给我,我的头发真的只有一点点了”;有社交超强的一面,“(撒哈拉沙漠)市政府、邮局、法院、警察局的人全认识了”;有失去荷西的伤痛,“我不确定我还能不能成为某人的妻子,我已经不再是撒哈拉那个女孩了。”
你会看见,这个女孩的一生都在自己做决定,告诉我们,如何在保有自己棱角的同时,也能与世界欣然相拥。
《世界文学》塑造了一代人对文学的记忆,许多世界名著、作家通过它最初被中国读者熟悉。本书从中选取了 40 篇各国名家散文,分为 6 个主题:往事追忆、动物趣事、风物描绘、处世哲学、艺术创作及岁月飞逝。
这里有川端康成对家乡风物的记录、普鲁斯特、伍尔夫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达·芬奇、里尔克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还有夏目漱石、德国诺奖作家赫尔曼·黑塞对童年往事的追忆,还有福克纳对动物野趣的细致描画……文学不止小说,在这里看遍散文之美。
诗人肖水的故事诗合集,形式特别:借鉴中国古代绝句,力图在四行之内呈现日常的细节、流转的情绪与瞬间的诗意。书中题材多来自日常见闻:辑一为单篇故事诗,辑二为组诗,从多个切面勾勒出一个故事,辑三则更像诗和散文的结合。阅读这本书像一种形式的实验,它模糊了体裁的边界:以诗叙事,在保有诗歌朦胧、凝练之美的同时,呈现小说之曲折变化。如这句:
“她犹豫片刻,回应了他的拥抱。背湿漉漉的,雾气茫茫。雾轻易会拆除一座古时亭。”
凯莉·卢斯是芝加哥人,在日本生活了三年,甚至坐过牢(写在其中一篇故事):保安为了完成商场抓小偷的配额,觉得外国面孔比较好下手——没被起诉、没被定罪,却要认罪。你会看到同一个人物在 10 个故事之间穿梭,到处充斥着“局外人”的麻木感受,你会在某个故事的尾声怀疑之前读到的所有情节。
卢斯拥有恰到好处的幽默,她用魔幻元素表现人性:预言生死的烤面包机、测量爱力的仪器、倾吐愿望的硬币,背后是自我、关系、意义这些每天都在面对却始终碰壁的问题。
卡尔维诺无疑是最具天赋的意大利叙事文学家之一,王小波喜欢他“小说艺术有无限种可能性”,帕慕克说他“教会我独创性与历史本身同等重要。”
这是他的第二本书,其中多数篇目是国内首次译介。枪决路上幻想重获自由的游击队员,牵骡子穿越炮火的失聪者,专注于舔奶油糕点而互相忘了对方的小偷与警察——流浪、底层,甚至战争,30 个故事充满现实题材,却被他赋予轻盈幽默的童话感。这本书可窥见他最初的风格,被称为“通往卡尔维诺小说世界最清晰的一条路径。”
以 99 种不同的漫画风格或形式讲述同一个简单的故事。这是曾凭借漫画创作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的漫画家马特·马登,受启发于雷蒙·格诺《风格练习》(一个文本改写 99 种变体)创作的漫画。他开发了用漫画讲故事的诸多可能性,多视角、视觉与语言戏仿、格式变换、对故事内容的彻底重组等,每一种风格都是一个独特的设定。
“那些看似仅仅是‘风格’的选择实际上也构成了故事的本质。”一本轻松、有趣的工具书,讨论对象虽是漫画,但对文字及其它创作也有启发。
塑造人类文明的,是个体的自由,还是是集体的逻辑?政治制度、战争体系、社会结构,从君主制到民主社会,从霍布斯的“利维坦”式全能国家到《美丽新世界》中的集权乌托邦,再到原子化、网络化的后现代社会——人类社会的全部隐喻都能在蚂蚁行为中找到巧妙对应。
“人像蚂蚁”这个古老的比喻,就像“比喻”本身一样古老。韦贝尔从社会学专著、小说文本,乃至电影文本出发,横跨政治学、社会学、昆虫学,探索了这一类比的历史。这是一部优秀的跨领域社科作品。
Corner
詹姆斯·邦德在读什么书?
在已经上映的《007:无暇赴死》中,这个一闪而过的镜头给了一些答案。
《时间之箭》,Martin Amis, 1991-10-23, ISBN: 978051758515
一个纳粹军医从死亡中坐起身来,眼睁睁看着时间倒转:他回到老年、中年、回到集中营,虐人致伤变为抚平伤口、焚烧尸体变为归还灵魂,集中营变成无边的草坡,他回到母亲身边,仰望无限的星空……
1938 年 3 月 26 日晚上,核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纳 (Ettore Majorana) 登上了一艘船,从此消失。他当年的同事、理论物理学家 Jo o Magueijo,在这本书中回溯了事件:那天晚上他自杀了吗?他上演了自己的死亡吗?
1945 年,汉娜 阿伦特曾说:“邪恶的问题将成为战后欧洲知识分子生活的根本问题——就像死亡成为上一次战争之后的根本问题一样。” 当主流叙事沉溺于以近乎抒情的方式描绘战后复苏时,托尼·朱特填补了空白。他说:“到了最后下结论的时候了。”
这是第 25 部邦德电影,也是丹尼尔·克雷格最后一次饰演邦德。三本书放在这里,或许暗示了未来的剧情......
Design
磨铁铁葫芦编辑 @魏凡
如果你做书时不忠于自己,书又不成功,那就等于死了两次。
2021 年的春节假期,身处家庭变故和各种事端漩涡中的我,不断想起节前刚收到译稿的《素食者》中的内容,于是找到了合作过十几次的卤猫老师来画封面插画。我说想要一个东方女性坐在椅子上背靠绿色植物,长发披着,非常瘦弱,穿着白裙子,完全呈现放空的状态,植物给她依靠又似乎将她吞噬,树木像是火焰一样。我还特别补充,这次想要美丽的同时有点诡异的氛围。
春节后,我收到了卤猫老师的初稿。
一切都对了,一切都顺了。
细化之后的图经过付诗意老师的设计,增加了封面烫印镭射花朵的效果。那些花朵出自小说女主的梦境之中,像是某种坐骑或是光圈一样,缠绕着她,给她以庇护和安全感。领导看过后觉得花朵多余。但我想如果做书时不忠于自己,书又不成功,那就等于死了两次,执意保留了这个设计。好在后来作者韩江老师对这个封面非常喜欢,也算是没有辜负她。
最后用日本樱花特种纸印刷出来,内封在如火焰般燃烧的树木上简单烫了绿色的书名,就成了大家拿到手里的这本《素食者》。
我太喜欢这个封面了,以至于还偷偷把一张自己的照片 P 成了封面希望自己也能得到安宁。
Observe
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漫画
近年来,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漫画。荒木飞吕彦的《JOJO 的奇妙冒险》系列,伊藤润二的《旋涡》《鱼》《地狱星 REMINA》,今敏的《OPUS 作品》《梦的化石》《海归线》等作品的简体中文版,陆续由新星、新经典、读库、后浪等出版机构引进。这几位可以说是国内,甚至全球最“出圈”的漫画家。
除此之外,许先哲、左马、狐周周等国内原创漫画家的作品也相继出版。《名侦探柯南》《灌篮高手》《鬼灭之刃》等长篇漫画,也有长春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国营机构一直在做。
相较国外成熟的市场,国内还处在“什么是漫画”需要进行解释的阶段。漫画、图像小说、绘本,这些概念的边界还比较模糊,比如,大家会把绘本等同于童书,但绘本不仅限于此。漫画在实体书店内的陈列也较少,更依靠垂直平台。
读一本漫画很轻松,但做一本漫画花费的心血可能比小说更多。比如,最常规的两项:出血线外的部分在印刷时会被裁掉,每一页要手动把画面调整到线内;对话框里的对话、想法、拟声词字体要区别开,更细节的还有断句,为了让句子换行在更自然的地方,也要反复修改。每本书会遇到的具体特殊还会更多。
原创作者在制作阶段常要和编辑沟通脚本、分镜等。编辑希望工作有序推进,让书在有限时间内出版,创作者则希望抓住所有可能性把作品修改到更好。比如,工作进行到一半,作者突然想推翻之前的创作,提出了第二种可能性。这时编辑当然更想按照已经完成大半的原路线继续。在两者间找平衡是一个永恒的难题。这个过程有时候非常艰难,但也会带来很强的意义感、成就感。
很多创作者画功很强,但一个好的故事永远是难得的。一些更想成为艺术家的创作者,可能会忽略漫画的特殊要素。例如,分镜这个词让人联想到电影,但漫画两个画面之间推进剧情的节奏比电影更快。另外,生动的人物表情就像一个好演员,可以让读者更入戏。这非常考验画功,为避短扬长有的漫画家会选用动物来作为角色。
很多读者从初中就开始接触漫画,报刊亭、漫画连载杂志是最初的载体。一方面,新媒体冲击了这个载体,另一方面,手机条漫的普及也提高了漫画的大众接受度,让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做漫画。中信文艺社随电影同期推出了漫画版《沙丘》第一部,主创团队读了上百遍书一比一还原情节、细节。这也是编室尝试的第一本漫画书,光挑选字体就分别在男/女性读者中专门做了调研。
相比小说有完整的市场、宣传机制,漫画是更难的。读库漫编室的播客提到,编室的建立从产生念头到最终成立,酝酿了四年之久。新星出版社即使已经出版了伊藤润二、荒木飞吕彦这样的重磅作者,也尚未将漫画独立为一个编室。对于很多编辑,从零到一做第一本漫画书,酝酿时间也是以年计的。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非常热爱才能坚持下去。”
撰文:秋也耶设计:Andy、力力
致谢:新经典漫画编辑揣兜、中信文艺社编辑肖诗雅等
编辑: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