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写梅花开,他写梅花落,一首落梅诗还惹上一场官司
古代的文人墨客大多喜欢梅花,他们种梅赏梅咏梅,因此而流传下来的梅花诗词也多得不胜枚举。其中陆游王冕刘克庄尤其突出。林和靖梅妻鹤子,更是传为佳话。
但是这些诗人大多都是写梅花的开放,写梅花的傲霜斗雪和清清的暗香。如王安石就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如林和靖就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但是诗人去写梅花的凋零飘落的并不多,像陆游那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是极少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刘克庄的诗《落梅》,它就是写梅花飘落的。
《落梅》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这是一首七律诗,也可以说是一首写景状物明志的咏物诗。前三句写梅花飘落的形状景色,第四句借景抒情作结,表达了作者对自身贬谪生活的不满,以及对当权者的讽刺和抨击。
全诗除了题目有一梅字,正文可以说是不著梅字,尽得风流。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就是写掉落的梅花。它们一片接着一片,从眼前坠落。
坠落的花瓣既铺满了台阶,还覆盖了墙头。眼看着这些活色生香的梅花相继消逝,真是使人肝肠寸断,伤心欲绝。杜甫有诗说“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恐怕正是如此。
这一句是从静态上去写梅花,它的凋零的花瓣匍匐在墙头和地面上,以此表现凄凉衰败的场景,奠定全诗忧伤的基调。诗人长期居住在贬谪之地,人微言轻,这又何尝不是自己人生际遇的写照。
接着颔联“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诗人形象地写出梅花飘落的动态。“飘”字和“坠”字,读后使人感伤。特别是用在“迁客骚人”的比喻上,诗歌由物及人,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悲悯之心。
这里“过岭”,表面上是写梅花飘过山岭,实际上是运用典故,指韩愈因《谏迎佛骨表》被贬谪,他越过南岭即五岭到达贬所潮州。韩愈为此有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其后的“赴湘”,即是引用屈原行吟江畔投汨罗以死的典故。梅花飘落到水上,犹如奔赴湘水一般。这里把梅花和迁客骚人联系起来,梅花是诗人,诗人亦是梅花,其意就是赞扬命运坎坷的文人志士那种梅花般高洁的品格。
颈联“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是进一步写梅花飘落的结局。这些高洁的梅花花瓣,它们纷纷飘落在泥土里,与污泥和苔藓植物为伍,任人践踏,最后只能化作尘泥。
那些幸运的少数花瓣,它们沾在人们的衣服上,还长久地散发出暗暗的清香。“多莫数”,既是写花瓣的数量,也是形容历史上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仁人志士何其之多。
“久留香”是说花瓣虽然凋零,但它依然馨香如故。这里也是暗指那些不得志的文人士大夫,他们虽然遭到迁谪放逐,仕途坎坷,一生壮志难酬,但仍然坚守崇高的气节。
上面三联从动静几个方面写出了落梅的性状,最后到尾联展开议论作结。“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原来造物主安排东风来掌握梅花的生杀大权,这是多么地荒谬。
东风一意孤行,对孤高圣洁的梅花不但不加保护,而且肆意摧残,这是多么令人痛心。诗歌到此,讥讽和抨击的锋芒毕露,诗人把矛头直接对准了那些嫉贤妒能迫害人才的当权者。
刘克庄写此诗时是嘉定十七年,也就是1224年。此时他在福建省的建阳县任县令,适逢朝廷里废立太子事件,斗争非常激烈。权相史弥远正在四处寻找证据,网罗罪名,排除异己。
史弥远本来与刘克庄有世仇,他看到刘克庄《落梅》诗末尾两句“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后,便抓住不放,大做文章。认为这是一首诽谤当国当朝的诗歌,更是在影射他史弥远。
于是刘克庄被告发,陷入一场官司之中,获罪罢免官职,此后在乡村里度过了十年的寂寞时光,这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江湖诗祸”和“落梅诗案”。刘克庄自己在一首诗里曾经写道,“幸然不识桃与柳,却被梅花误十年”。
但是所幸的是,刘克庄虽然受此沉重打击,但并没有消沉。他一直秉持一个文人应有的气节,而且以梅花的高洁为傲,从此更加爱上了梅花。他从容淡定地活到八十二岁,还写出了一百三十多首梅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