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曾风靡一时如今却消沉,美不是ta的错………

2021-11-21

每天了解古玩知识

古老的中国曾以陶瓷闻名世界,但可叹世人皆知瓷器的玲珑剔透、轻盈细致;却少有人知釉陶的古朴天成,光色明华。

(唐三彩釉陶马)

釉陶,是一种施低温釉的陶器,诞生于西汉,盛于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在低温铅釉陶器出现以前,中国陶器主要用漆绘涂饰来进行装饰。但漆绘放置时间久了以后,颜色容易变得沉闷且无法持久。

(辽三彩釉陶海棠口牡丹纹盘)

直到西汉武帝时期,铅、铜釉陶的出现,展开了陶器釉彩的新篇章。

西汉釉陶多为以铁为呈色剂的黄褐色釉,西汉末到新莽时期出现褐黄及绿色的复色釉陶,到了东汉铅釉色调则以绿色为主流。

东汉釉陶不仅颜色新颖,而且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釉陶彩绘俑)

北齐时期,因为政权的统一,釉陶烧制数量出现质的飞跃。

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大量红陶瓷胎质釉陶动物和人物俑,正是当时釉陶制品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彩绘工艺开始被使用于釉陶之上。

北齐时期,一种使用白色高岭土胎质,既北方俗称为“坩子土”,的釉陶新品种出现,并在浅淡的铅釉上随意涂抹色釉条带装饰。河南发掘的北齐李云墓等出土的白胎涂绿条带四系罐,正是北齐白胎铅釉带彩陶器的代表作。

(北齐黄釉绿彩四系陶罐)

北齐之后,釉陶终于在隋唐时期,迎来了巅峰期。

隋代釉陶延续了白胎釉陶制作,在此基础上唐代将其为绚丽多彩的三彩艺术,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三彩。如果把釉陶艺术是一部宏伟巨制的电影,唐三彩无疑是釉陶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丰富多彩的唐三彩是在汉代以来传统釉陶的基础上,吸取了大量外域元素,使得釉陶艺术,融入了浓郁的胡风,色彩多变、斑驳陆离,造型奇特生动。不仅艺术价值极高,还有少量的实用器流传于世。

(唐三彩釉陶载乐驼)

唐三彩不仅影响到中国陶瓷的发展,也把多色釉陶的艺术之风吹向了海外。

这一时期,处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渤海国、朝鲜半岛的新罗王朝、日本奈良时代、西亚的波斯和甚至北非埃及等地都在学习唐三彩工艺,生产的釉陶既模仿唐三彩的艺术效果,又糅合了本地文化与造型特征。

(波斯彩釉陶碗)

除了唐三彩外,釉陶艺术品中最出名的,当属明珐华陶器。明清两代是釉陶艺术传承创新时期。

明代山西就是采用釉陶工艺烧造琉璃、珐华陶器的集中地区。明代所烧造的珐华器精美绝伦,色泽艳丽,花纹精美,即便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也丝毫没有黯然失色。

(明珐华花鸟纹彩釉陶罐)

可惜的是,釉陶艺术品从清朝开始,渐渐走向了沉寂,彩釉陶技艺以另一种形式,默默流传至今——建筑琉璃彩釉陶。

(建筑琉璃彩釉陶脊兽凤)

早在宋时期,位于西北一隅的西夏国,就开始烧造大量的绿釉琉璃建筑用陶,以西夏王陵出土的绿釉迦陵频伽和摩羯等建筑饰件最为精美。

元代的釉陶烧造,更是以实用性的建筑琉璃为主,并为此特地设立琉璃窑场。

《北京琉璃文化》一书介绍,元初定都北京后,始建元大都,中统四年(1263年)将山西榆次县小赵村的赵氏琉璃窑迁至北京宣武门外海王村,即现在和平门外琉璃厂,称“官窑”,以生产琉璃瓦为主,供营造宫殿用。

(元琉璃彩釉陶胡人进宝建筑饰件)

明代琉璃窑已经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有些明代藩王府也设立琉璃厂烧造,制作出不少琉璃饰件和琉璃建筑,如大同的九龙壁堪称明代琉璃龙壁中的精美之作。

清代更是将建筑琉璃彩陶釉的美,发挥到了极致。除了大名鼎鼎的故宫九龙壁外,各色兽头、鸱吻、筒瓦、滴水、龙凤构件等琉璃器,都釉色澄亮、传世百年。

(琉璃彩釉陶九龙影壁)

其实,建筑琉璃彩釉陶远观有势,近看有形;装饰精巧,色彩秀美;线条优雅,刚柔相济,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但却因其多出现古建之中,高居于屋脊之上的特性,而渐渐被人们遗忘。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