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一代建筑宗师、半座南京城!纪念杨廷宝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在宁举行

2021-11-21

现代快报讯“没有他,南京城便失了一半的光彩。”他就是缔造了半个南京城、建筑界的一代宗师杨廷宝。11月20日,杨廷宝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论坛在东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界大咖齐聚一堂,耗时9年写作的《杨廷宝全集》也在现场首发。当天下午,“杨廷宝—一位建筑师与他的世纪”展览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开幕。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位设计了120多件优秀建筑作品的一代宗师,其中一半作品留在了南京,深深影响和塑造了这座古都的气质与风貌。直到今天,这些地标性建筑仍旧在南京城熠熠生辉。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出席学术论坛并致辞。

一代建筑宗师,一半南京城出自他手

△学术论坛论坛现场

杨廷宝是我国二十世纪的建筑巨匠、杰出的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中国建筑教育的一代宗师。他是一个超级学神,14岁考上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20岁赴美国留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建筑。他与梁思成一南一北,享誉全国,并称“南杨北梁”。同时,他与梁思成、刘敦桢、童寯并称“建筑四杰”。

为什么说没有杨廷宝,南京城失去了一半光彩?原来,南京“民国子午线”上屹立至今的很多经典民国建筑都是杨廷宝设计的,当你从下关火车站开始“穿越”,沿着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一直到中山陵谭延闿墓、紫霞湖边正气亭,再到紫金山上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园区经典建筑“大台”“子午仪室”,沿线的这些经典民国建筑均出自杨廷宝。

此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东部战区总医院(原中央医院)、大华戏院、南京体育学院的体育场和系列体育设施、大校场机场、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总体规划等也都是杨廷宝的作品,包括东南大学整体规划中三分之一的建筑,都是由杨廷宝设计和补足的。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彤指出,杨廷宝从1946年开始来到南京工作,一直工作了近40年。据不完全统计,杨廷宝在南京现存优秀建筑作品有62件,涵盖了从国家纪念建筑到民生建筑,从重要公共建筑到住宅和景观小品,内容丰富、质量高超。“可以说杨廷宝先生奠定了南京市以近代建筑文化作为重要文化积淀城的基石。”

躬耕建筑教育,培养了多位“大牛”

除了优秀的建筑作品,杨廷宝也致力于建筑教育研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建筑界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这些建筑界的“大牛”,他们都是杨廷宝门下弟子。

“杨廷宝先生既是中国知识分子、建筑师的杰出楷模,也是值得纪念和传承的一代宗师。”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表示,杨廷宝先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立德、立言、立功”的最高境界,给后辈学人树立了崇高的标准和榜样。在立德方面,杨廷宝先生坚定爱国情怀,关心师生成长,以建筑作品创作和教书育人服务人民;在立言方面,杨廷宝先生与同仁们协力探索建筑学科的学术体系和设计理论、现代建筑教育理念,确定提出的“正、实、活、透、硬”教学纲领和“办学十条”,以及强调的“知行合一”的专业教育理念等,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立功方面,杨廷宝先生夯实了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带领师生积极投身我国的建设事业,留下了一大批经典设计作品。

“杨廷宝倡导了自主探索中国建筑教育的思想,他的后半生主要从事的是建筑教育事业,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先生。”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指出,早在抗战期间,杨先生就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的教授,他与梁思成、刘敦桢、童寯等第一批中国建筑师和学者一起披荆斩棘,奠定了中国建筑教育的根基。葛道凯提到,杨廷宝论及师德的四句话“为人师表道德文章,业务要精,格调要高。”正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老一辈科学家留给我们的精神。

耗时9年写作,《杨廷宝全集》首发

△《杨廷宝全集》首发

“我感受到杨廷宝就是要为救国而读书、为建国而工作,个人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他一生优秀的品质。”《杨廷宝全集》主编黎志涛介绍,该书共7卷,涵盖了杨廷宝的建筑设计作品、绘画、以及他在建筑教育方面的突出成就。

在编撰该书前,黎志涛花费了8年的时间寻访杨廷宝的成长轨迹。从出生地南阳、到天津、北京、南京等,收集了大量素材。随后,黎志涛又用1年时间去考证所有的材料,最终成书。

“杨廷宝非常低调,收集素材过程,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黎志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收集史料的过程中,他被杨廷宝的故事深深感动。“我正在筹备一本新的作品-杨廷宝故事集,准备将史料背后这些鲜活的故事呈现给读者。”

1958年,杨廷宝带领部分师生参加北京火车站方案设计,并与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合作施工图设计到次年;参与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方案设计讨论,并被指定任设计顾问;1972年,支持、指导设计南京民航候机楼……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下午“杨廷宝—一位建筑师与他的世纪”展览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杨廷宝的建筑作品在这里一一展陈。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