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人均帅哥美女时代,氛围感到底是个神马鬼?

2021-11-23

当下,人们对美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解释,如近来火爆网络的“氛围感之美”。面对海量的信息与表现形式,氛围感凭什么冲破审美的桎梏,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

(IC photo / 图)

近日,#迪丽热巴安乐传红衣撑伞氛围感#,#长津湖平河剧照氛围感#,#欧阳娜娜街头氛围感大片#等微博词条冲上热搜,氛围感一词火爆网络,不少网友发现,不仅在摄影摄像、自然美景、音乐鉴赏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独特的氛围感之美。

于是,人们纷纷拿起手机或相机为自己拍上一张富有氛围感的照片,或是为自己找出一张倍儿有感觉的照片再加上个唯美的滤镜晒到网络,展示出自己对氛围感的理解和把握,还调侃这是个“人均帅哥美女”的时代。

氛围感之美到底是个神马鬼?真的那么容易诠释吗?

穿上“氛围感”外衣的美人

氛围感是可以让人觉知的某种东西,譬如气、能量这类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被你感知察觉,还能影响到你内心活动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可以被营造设计的。

从国际认定的角度来看,在丹麦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叫做hygge,这个词,很难在中文里找到对应的直译,它大致就是一种舒适而且令人满足的感觉或环境氛围,包含了归属感、快乐、温暖、放松这些元素,其中的关键词就是“氛围”。

丹麦人认为,想要获得hygge,其秘方中绝对少不了蜡烛。他们认为,蜡烛能营造温暖舒适的氛围,他们特别喜欢在屋子里点满蜡烛,还在蜡烛的亮度、造型、香味上下足了功夫——因此丹麦人的蜡烛消费量欧洲第一。

在房间不同地方放置几盏小灯,入夜调低灯光窝在有柔软靠枕和小毛毯的沙发里,悠然地看书,品味咖啡。营造这种让人沉浸在其中的感受,就是氛围感。

氛围感是抽象的,却又可以通过具体的人与物所呈现,这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因此,有人为了创造独一无二的氛围感效果,纷纷为自己pick的男星女星穿上“氛围感”的外衣。这又有了一个新的名词:“氛围感美人”。

氛围感美人指的是不依靠容貌,主要从穿戴、发型、表情、肢体动作等可以人为控制的因素出发,营造出一种美感的人,这类人群的美不是凸显出来的,而是让周围的人慢慢感受到的,并且这种美十分耐看。

前段时间,据网友路透《安乐传》,迪丽热巴身着一袭红衣,手持一把小红伞,浓妆淡抹,细碎阳光穿过叶隙打在她的侧脸上,网友纷纷直呼氛围感拉满,随之剧情也被网友所期待,间接使得该剧还未播出便收获了许多热度。

无独有偶,在日剧《凪的新生活》又名《风平浪静的闲暇》中,网友公认的氛围美人中村伦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饰演的安良城言天性率直,和别人的距离为零,别名“神经病制造机”。对谁都采取开放心态,温柔,擅长倾听。用包容对方的笑容,让别人无法不被他制造出的悠闲而舒适的氛围所吞没,如奇迹一样,因此非常受欢迎。

可见氛围感美人需要的并不一定是颜值,这样的美也一再推翻了人们对美的刻板印象。

(hygge营造的氛围感。IC photo / 图)

打破审美桎梏

当我们打开某宝,搜索时装,点开卖家秀,一定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卖家展示自家的衣服,里面不乏戴着口罩或是单纯只拍衣服的照片展示,照片上的主角也许并不是高颜值美女帅哥,却仍会有许多买家为之吸引而消费。

氛围感之美满足的并不是人们的观感需求,而是心理需求。满足人们不再只是重复地看现下千篇一律的“网红脸”,使人们的审美疲劳得到缓解。

有研究报告指出:大众的审美意识根植并孕育于社会大环境中。一直以来,人类对外貌、外形“美”的追求从未停止。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观旨趣、大众审美标准和对于美的追求取向也在随之不断发生变化。

这种由社会价值观变化引领的审美进步造就了以“氛围感”主题为代表的美妆风格的兴起。人们追求美,不再割裂地看待美,不再将“美”与“丑”对立或禁锢于标准化的“流水线”上,更倾向于接纳本我,认可多样。

当然,人们并不只是将氛围感之美停留在对人的外貌修饰上,更有甚者将之搬上戏剧的舞台。

就拿现代京剧《换人间》为例子,作为由刘和平的长篇小说《北平无战事》改编创作,描绘了和平解放北平的一段恢宏历史的戏剧,该作品与空间抽象简约的戏曲演出不同,舞台空间呈现出“抽象与写实融合”的风格,舞台空间具有鲜明的民国时代建筑和环境的影子,但并不琐碎,呈现出中性的感觉。对于现代戏曲的舞台设计来说,只用某一种固定的形式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下的潮流了。

该剧的灯光设计在戏剧氛围的营造上追求正剧的“浩然正气”和“流畅自然”,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剧本的创作意图,尽可能同步地调动观众的内心共鸣,使观众完整地感受到剧本所要传达的内在意义——这便是真真切切的氛围感之舞台美。

由此可见,氛围感之美有许多种呈现形式,而美与不美,又取决于人的审美角度。

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作家马斯洛就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如今,人们在解决了温饱等基础需求之后开始逐渐注重对自身需求的完善。

“氛围感”主题包含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且这种追求是更个人化、从尊重本我出发的高层次追求。它符合现阶段人们所注重并愿意为之消费的类别,因而更能得到大众的欢迎,受到追捧。这也可以进一步解释为何“氛围感”会突然在网络上如此火爆。

文|南周知道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