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老农在地里发现大量黄金,他主动上交国家,如今已是一级国宝

2021-11-24

《天工开物·五金》记载:“山石中所出,大者名马蹄金,小者名麸麦金、糠金。平地掘井得者,名面沙金,大者名豆粒金。”

黄金在众多灰黑色的金属中无疑是一种美丽的存在,用克来做计量单位的黄金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贵重的物品。自古以来,像黄金和钻石之类的东西,由于本身数量稀少或者外表特殊,被人们赋予了很高的价值,有些被人们当成了货币,有些则被人们做成了装饰品或首饰。一些由黄金制成的东西也成为一些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淘金热”的出现也是人们重视黄金的表现,而淘金更是曾经成为一些普通人发财致富的途径。“沙里淘金”在古书中就有过记载,《岭外代答卷七·金门石》中就有“凡金不自矿出,自然融结于沙土之中”的描述。

不同于黄金,一些艺术品的价值更多的是由制作者的工艺决定的。一块纯度很高的黄金无疑有很高价值,而一个由铜制作的艺术品同样可能因为制作者或者制作工艺的关系而拥有很高的价值,曾经有一位老农就在挖渠时无意挖出了九公斤黄金雕像和一个壶,相信普通人都会觉得这两样东西之中肯定是黄金制成的雕像更值钱,但是当这位老农主动把这些东西上交给国家之后,专家鉴定了却说壶更值钱,而这个壶最后甚至成为了国宝。

每个人都有幸运的时候,偶尔捡到的钱可能会让一个人开心一天,不过随着中国移动支付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少会用到现金,所以人们捡到钱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少了。相比于零钱这种几乎每个人一生都会捡到几次的东西,文物显然就特别多了,在许多盗墓题材的小说中,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是盗墓者想方设法甚至冒着巨大的风险都不一定能找到的,而现实中却有人能无意之中捡到。

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新闻里的这位老农民这么幸运,几年前,一位老农民路过一个水沟的时候,无意发现沟里似乎埋着什么东西,接着走到沟里查看,果不其然,农民发现沟里埋着些形状奇怪的东西,于是便挖了出来。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些沟里的东西并不是什么废品家具之类,而是一个有九斤重的由黄金刻成的雕像。

对于这位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农来说,这座无意在沟里挖出的黄金雕像一看就是值钱的东西,于是喜出望外的他继续在沟里挖着,想找找看还有没有其他什么值钱的东西,没想到之后他又在沟中挖出了一个非常破旧的青铜壶,虽然这个壶看起来不像黄金制的雕像那么值钱,但他还是把两件东西一起带回了家中。

我们现在看到的文物很多都是从古代帝王将相的古墓中出土的,这些墓通常规模较大,里面埋藏的文物也很多,如果只有一两件的话则很可能是被盗或者遗漏的。能捡到文物毕竟是少有的事,而且随着国家对古墓考古的深入,没被发现的古墓也越来越少,一般人能挖到这些文物的机会当然也越来越小。

老农无疑是幸运的,他挖到文物的事很快就传到了其他人的耳里,人们议论纷纷,运气由天不由人,老农因为这无意中捡到的东西,可能从此都不用辛苦地工作了,不过前提是这些文物都是真的,光留着这些东西对老农这种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将东西变卖换成钱对他来说才有意义,不过这位老农并不是一个贪图利益的人,他并没有把东西卖出去。

不久之后考古专家们也得知了这件事,非常兴奋地赶到挖出文物的现场进行搜寻。专家们考察了当地的地形,因为附近并没有什么王侯的墓地,按理来说找到文物的概率比较小,经过一番搜寻后,他们并没有在老农捡到文物的水沟里发现其他什么东西,专家们因此也推测之前埋在水沟里的东西很可能是从河的上游流下来的,除了老农捡到的那些,并没有其他的了。

考古是一个与现实有一定距离的行业,从业者们需要了解历史,但同时也需要借助现代科技的帮忙。如何分辨真正的文物和仿制品是很多专家们要面对的问题,好看并不是一件古董有没有价值的关键,破旧反而是历史在文物上的表现,这也导致现在有许多假冒文物做旧的现象出现,专家们当然不会被轻易欺骗,而普通的古董收藏爱好者就不一定了。

老农对他捡到的文物并不了解,也不会分辨真假,好在后来专家们找到了老农,对他捡到的两件东西进行了检测和研究。专家们经过考察发现老农捡到的黄金雕像是纯金的,本身就价值不菲,而且雕像表面的工艺十分精美,花纹也非常精细,在装饰品中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老农捡回的那个和雕像比起来很不起眼的铜壶,竟然比黄金更珍贵。考古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那个青铜壶竟然是千年之前古代燕国时期的陈璋圆壶,虽然距今历史悠久,但是保存还算完好。由于现在也很少有那么久之前的古董完整地流传下来,所以这个陈璋圆壶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无价之宝”了。

专家们非常希望老农能将这个青铜壶上交给国家,毕竟燕国时期的古董非常稀少,可以用来研究的东西也很少,这些文物对国家来说有很大的意义。老农虽然并不富裕,但也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听到专家的话,得知了铜壶十分珍贵后也并没有无理取闹地索要报酬,毫不犹豫地就将文物交给了专家们保管和研究。老农的行为无疑是值得大家称赞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为了国家而放弃眼前的利益。

那些盗墓的行为不止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现实中也有一些自私自利的人依旧不顾国家的利益甚至自己的人身安全,肆意地盗取古墓中的文物,这种行为着实让人气愤,不过随着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我们国家的文物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每当我们在新闻里看到老农这样的人时总是很欣慰,虽然文物并没有主人,国家也没有强制征收,但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的人,国家对于文物的研究事业才能越来越好地发展。

古董和文物都是一个国家的财富,一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古董背后可能有着更加久远的历史,研究价值更高。相信很多人看到国外的博物馆里展示着我们国家的文物时,心情都是复杂的。文物虽然不会说话,却为我们讲述着一段段历史,那些或精美或残破的文物都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媒介,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参考资料:

《天工开物·五金》

《岭外代答卷七金门石》

《本草纲目》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