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期《收藏》杂志精览
▌封面
▌目录
▌思学
中汉金宝夜话:西方古董圈的“老炮们”
近来两位国际古董大鳄先后宣布“退场”—— 2021年3月1日著名中国古董经纪人蓝理捷(James J.Lally,图1)宣布,关闭在纽约经营已有35周年的画廊J .J.Lally&Co。他活跃于这一领域逾40年,经手过重要中国文物艺术品不计其数;2020年,纵横古董业逾半世纪的古董商罗杰·凯弗恩(Roger Keverne)也告别业界,并于近日宣布将所藏800余件中国艺术品交由伦敦邦瀚斯做最后拍卖,悉数无底价上拍……人们纷纷议论,古玩业是否到了世代交接更替之时。中国艺术品在西方有着超过一个世纪的研究、收藏、鉴赏和传承的历史,蓝理捷、罗杰·凯弗恩乃至众多西方著名古董商在这个领域都作出过不容小觑的贡献。我们来看看“中汉金宝夜话”是怎么说的。
瓷纸兼善:榷陶使者唐英诞辰339周年纪念特展
近年来,景德镇唐英学社都会在端午时节举办唐英诞辰纪念活动。唐英学社是研究清代著名督陶官唐英生平历史、文艺思想的民间学术机构。2021年,唐英学社以“瓷纸兼善”为主题,举办“榷陶使者唐英诞辰339周年纪念特展与学术座谈会”。座谈会中,唐英学社创办人黄清华先生以《近年出现的唐英书画瓷器综述与浅析》、首都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浮梁籍胡一霄先生以《瓷纸兼善——大清督陶官唐英书法艺术管窥》分别做专题分享,以唐英之书画瓷器精品实例,深剖其文人精神之萃。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清顺治青花五彩瓷解析
青花五彩兴起于明代,清代继续烧造。清顺治时期的青花五彩正处在承前启后的特殊时期,故具有独特的工艺与艺术特征。本文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两件清顺治时期的景德镇民窑人物纹青花五彩瓷器为代表进行详细解析。
灵璧纹石“梦蝶”
这方白马纹石,表面灰皮尚未完全清除,色泽呈灰中带黑,造型并无突出的具象特点,初看像是一方禅石,大璞不完,饱满厚重,充盈内敛,观后令人沉静。细察之下,其左右两边有着截然不同的肌理皮壳,左边纹理若有若无,纹理比较浅显;右边纹理大开大合,纹理十分深密。左右两边,仿佛太极两仪,阴阳相割,对比分明。尤其是右边纹理,颇似蝴蝶纹——也是纹石之中的一种重要纹理,就像是一只巨大的蝴蝶栖息于石上。这个已然生长了数亿年的“蝴蝶”,令人联想起庄周梦蝶的故事。
《宫苑图》考
《宫苑图》(亦称《汉宫图》),绢本设色,纵24.5厘米、横24.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绘后妃出游归来在宫女们的陪侍下进入宫城的情景。画幅钤清初耿昭忠及清内府等鉴藏印达40枚之多,经《石渠宝笈续编》《中国绘画全集》著录。此画无作者款识,关于此画的创作年代和作者,前人的鉴定意见并不完全一致。
关于陈洪绶《无极长生图》的几点思考
上海博物馆所藏《无极长生图》,笔者对此作品有一些疑问。《无极长生图》题跋的年款为“乙卯”,按照陈洪绶所处时代推算,应为1615年,他时年18岁。然而此画的线条、设色、书法均不符合陈洪绶早年特征,与成熟期、晚期作品风格也不存在演变关联。
“开国盛典纪念观礼票”疑云初释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纪念观礼票”无疑是新中国第一张门票,但是长期以来,围绕着这张门票却出现了许多难解之谜,故事也很动听。此文也是探索其历史的一部分。
对于赵孟頫和董其昌“古”概念的辨析和反思
面对当时画家只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以至于“百病横生”的流弊,赵孟頫希望通过倡导“古意”来扭转画坛时状。“虽工无益”表明了弊不在工笔,而在于缺乏古意。那么,赵孟頫所倡导的 “古意”应当怎样去理解呢?不少前辈美术史论家都对于这一问题做出过相关的个人解释,大体可以从时间与美学两个层面对其进行理解。
明永乐十七年伍拾两金锭
是品明代永乐十七年伍拾两金锭原为首见孤品,上面的阴刻铭文准确记述了郑和在第五次下西洋回返途中,也就是永乐十七年四月间,用“西洋等处买到”的黄金铸制成50两金锭,以便按定制回国贡呈。同年七月十七日,郑和所率远航船队返回大明,因而此金锭上的铭文与回国时间仅隔3个月左右。目前所知,这种同样式铭文的金锭又有了新的出土发现。
染色贝币初探
收藏中国古钱币一般绕不开贝币,其魅力不仅在于它是中国最早的实物货币,还在于其色彩的丰富性。除了材质的多样性,对其进行染色是贝币丰富多彩的重要因素,但历史文献对此鲜有提及,笔者在此对染色贝币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家与国:申时行书法册页赏析及解读
在明代书家中,申时行并非一流,业界对其书法艺术的相关研究很少。作为具有相当传奇色彩的政治人物、明晚期状元,其书法艺术自有一番魅力,但被长时间掩盖在其政治行为研究之下。天津市文物交流中心藏有其书法册页两开,纵长26厘米,横13厘米,尺幅精练,蕴意颇深。本文即从该册页入手,依据对时代书风和地域文化的把握,研讨其书法艺术的成因及特点,探寻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也从艺术品的实用角度审视封建帝王对状元系列引领教化功用的看重。
▌格物
清宫旧藏武夷山题材绘画及工艺品初探
清宫收藏是北宋以来皇家收藏的又一鼎盛时期,其体系庞大,迈绝前代,尤其是在乾隆的主导下更是堪称古今艺术收藏的集大成者。而在清宫收藏中有一类以福建武夷山为题材的作品值得特别关注,其品类丰富,品质精良,当中绝大多数曾收录于《石渠宝笈三编》中。此类藏品不但体现了清代诸帝的个人品位,还隐含着历史大背景下更为深刻的文化意涵。
清光绪三十二年“敕河南省提学使司提学使”敕书
敕书,即敕命或敕谕,是皇帝任官封爵或公布的重要法令的文书。根据此敕书的内容,可推断其为皇帝向河南提学使司提学使孔祥霖下达有关教育改革的法令。该敕书纸本,长137厘米,宽61厘米,龙纹饰边,用满汉两文书写。满汉两文合璧书写,是清代圣旨最显著的特点,汉文从右至左行书,满文从左至右行书,然后合于中幅而书日期,并在日期上钤盖“敕命之宝”印章。该印章也为满汉两文书写,左满文,右汉文。“敕命之宝”印章为清“二十五宝”之一,此宝作“以钤诰敕”之用。该敕书汉文字体工整,为小楷书写,圆润飘逸。
避暑山庄博物馆珍藏清乾隆佛前供器
避暑山庄博物馆馆藏佛前供器种类丰富,从材质上有铜、银、瓷、珐琅、漆器、海螺等,造型上有七珍、八宝、五供、佛塔、佛龛、坛城、铃杵、法轮、海螺、香筒、贲巴瓶、贲巴壶等,其中七珍、八宝、五供总计有1100多件。这些精美供器在质地、釉色、款识等方面极具乾隆时期艺术特征,代表了乾隆时期手工艺制作的最高水平。
两件行书扇面,见证梁鼎芬和桂坫情谊
梁鼎芬和桂坫,二人分别是光绪六年(1880年)和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粤籍进士。梁鼎芬曾任广雅书院的第一任院长,而桂坫早年也曾入读广雅书院。虽然二人年纪相差不大,但若按辈分论之亦可算是师生关系。另外,梁鼎芬和桂坫的父亲桂文灿,均曾先后师从于当时的岭南大儒陈澧,因而两家颇有渊源。他们二人皆为清末民初时广东著名的书法家。如今,记录梁鼎芬与桂坫之间交往的典籍资料不多,偶见两件团扇,颇有内容,正可作为两位清末粤籍进士交往之实物见证。
▌知乎
大盂鼎的前世今生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共同举办大盂鼎、大克鼎联袂特展。2021年6月,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盂鼎离京赴沪展出,亮相上海博物馆“鼎盛千秋特展”。“鼎盛千秋特展”之后,二鼎将同返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公众见面。
双重含义:马王堆汉墓狩猎纹漆奁图像新解
本文拟结合以下两种方法重释漆奁锥画图像的主题:一方面通过出土简帛文献史料,来解读锥画上所呈现的现实和虚拟场景,进而探讨其与墓主的关系;另一方面,结合现存的其他图像材料以及漆奁本身,从图像学的角度来探讨此景的真实与虚构的双重含义,以及墓葬语境下漆奁的功能和对观者的意义。
有趣的新疆红钱
新疆之铜,以却尔噶山为代表,矿色苍翠,质地纯净。所铸之钱,不掺杂锡铅,色泽红润莹滋,仅在当地专用,不与内地互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新疆红钱”。由于西域地处偏远,民族风情迥异,使得新疆红钱在铸行的百余年间,不囿于桎梏,不拘于一格,产生了诸多有趣的现象。
银锭上的龙驹寨厘金局
明嘉靖元年(1522年),龙驹寨水旱码头渐开,商贸业日渐繁荣。《直隶商州总志》载:“龙驹一镇,康衢数里,巨屋千家,鸡鸣多未寝之人,午夜有可求之市。是以百艇联樯,熙熙攘攘”。当时龙驹寨是“水走襄汉,陆入关铺,千户成尘,万蹄通货,巨镇也。任民投之,往来熙攘”。
▌风尚
嘉定竹刻,小器现大观
近十几年来,竹刻从被冷落到重回大众视野,步伐快得惊人。究其原因,乃是市场中,买家群体从传统书画、瓷器等,逐步转向具有文化深度的其他门类。小器现大观,竹刻自带的文人感和亲切感,契合了目前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传统文人日常生活的想象。于是,在各方推介和教育下,竹刻渐为收藏者所认知和接受。拍场内外,不知不觉吸引着一批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藏家、爱好者参与进来。竹刻市场的前景被普遍看好,而学术的推进和支撑将给市场信心。
东方色魔
今天我要讲的,是关于发生在中国绘画中的魔幻色彩故事。我无意于哗众取宠,只是觉得若非如此表述,就不能直抵堂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的秦宣夫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它让我记忆深刻:“面对裸体画,你是把它当做女人看,还是当做艺术看,决定了你道德修养的起点。”
一个敏感的画家总会被那些触动灵魂的时刻所感动
多米尼克是ARC国际沙龙大赛《收藏》杂志奖获得者,他的作品融合了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混合元素,每幅画都呈现出强烈的光感、鲜明的色彩、流畅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内涵。
素心寄写澄明境
人如其画,画如其人。身为军旅画家的王界山,为人为艺在美术界有着极好的口碑,他曾荣获2006年度第三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 2008年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文化艺术工作先进个人”。
为中国画坛增添了异彩:李晓柱艺术之我见
李晓柱是一位有独立思考和独特追求的艺术家。读他的画,尤其是近十多年的画,最明显的感觉是他力求“变”,与传统文人画和近百年来流行的“中西融合体”的画风拉开距离。他在绘画上的求变求新,既表现于题材内容,也反映在绘画形式语言上,予人面貌一新的感觉,在有些许荒诞和怪异的意味中,散发出另一种诱人的美感,反映了他在掌握传统绘画功力和破其模式之间的平衡上,有相当的驾驭能力,形成与众不同的个性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