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回顾 | 从80后到90岁高龄,他们的故事跨越一个世纪
撰文 | 邱书婉
来源 | 界面艺术
笔书百年奋斗,墨染万里山川。“奋斗——新中国岁月回响”红色艺术主题展自9月开幕以来,因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市民观众前来观展。11月19日,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举办了一场“艺术家谈奋斗——奋斗主题展创作者专场访谈”活动,特意邀请到参展的四位艺术家来到展馆,与观众分享奋斗精神、畅谈作品背后的故事。
活动现场,由上海纪实人文频道张颖主持,著名画家、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汪观清先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丁筱芳先生,上海美术家协会艺术设计委员会主任沈浩鹏先生,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丁阳先生四位艺术家与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馆长刘子惠一同就创作与奋斗精神以及美育与传承的话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不少大学生通过美术馆线上预约参加此次活动,就讨论主题与艺术家进行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从左至右:丁阳 丁筱芳 张颖 汪观清 沈浩鹏 刘子惠
上海纪实人文频道主持人张颖
奋斗主题展创作者专场访谈活动现场
一、老中青三代,用艺术诠释奋斗精神
《奋斗》展以百家百作献礼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这些作品描绘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和人物,也是艺术家个体在人生道路上奋斗精神的写照。受邀的四位艺术家,涵盖老中青三代,他们在各自所处不同的时代里,用自己的创作经历和作品,将奋斗精神做了精彩诠释。
本次展览从“奋斗之艰”启幕,长征便是这部分的一个重要题材,其中,就有被世人广为传颂的“巧渡金沙江”故事。在访谈中,作为德高望重的老一辈艺术家代表汪观清老先生,在谈到86岁时创作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心情仍然非常激动。他说到,为了完成这幅作品,自己第三次重走了长征路,亲自去了金沙江水岸去感受当年红军的艰险和困难,虽然是第三次,但每次感受都不一样。只有自己真切感受到了,受到教育了,带着十分尊敬的心情去画红军,去歌颂红军,才能从心底画出好作品,这是搞艺术创作的基础。
而为了画出符合当时历史情况的场景,他研究了很多党史,在当地了解了很多细节故事,并且实地去观察金沙江的水势和自然周边。为了画出意境,渲染出当时红军渡江的紧张气氛,他研究了画面的人物与山水的布局,并且认真体会了毛主席创作《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心境,用了很深的感情最终完成了这幅作品的创作,是自己对长征精神的一种致敬。
《金沙水拍云崖暖》创作者汪观清
《金沙水拍云崖暖》 汪观清
2016
180×97cm
国画
党的诞生地作为经典的艺术创作母题,通常以石库门或者嘉兴红船的形象单独出现。而此次《红色圣地》却构思巧妙地将这发生在两个地点的同一件事安排在了一个画面里,诉说同一个故事。丁筱芳说,和儿子丁阳共同创作这组作品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将写意与工笔相融合,跳出对场景再现的写实,转向立意和表现意境,画面最终选用了红色来寓意革命热情、伟大理想和美好未来。丁阳分享到,为了给画面渲染紧张的气氛,他增加了很多小场景、小道具和小细节,以此与红船产生呼应。这幅工笔作品也记录了他与父亲交流技法、创作思想和传承奋斗精神的重要过程。
《红色圣地》创作者丁筱芳
《红色圣地》 丁筱芳 丁阳
2021
96×178cm×2幅
国画
一幅画可以浓缩党的诞生过程,也可以见证一个个体的奋斗人生。此次《奋斗》展中有一幅画名为《金色的道路》,是画家17岁时参加上海中学生美展的作品,后因各种原因再也没有见到过。38年过去了,画家本人已经从成分不好受人排挤对象,通过高考彻底改变了命运,如今成为艺术领域的专家,人生发生了太多变化。如今这幅画再度出现,并且能在奋斗主题的展览中展出,也是一段传奇。沈浩鹏作为这幅作品的画家,谈起过往的时光,无限感慨。他说《金色的道路》实际上是当时一种内心写照,也体现了自己的奋斗历程。这幅画的出现印证了一个道理——人总是要有一些理想,要有自己的目标。怀揣信念,前面的金色道路一定能够踏上。
《金色的道路》创作者沈浩鹏
《金色的道路》 沈浩鹏
1976
112×68cm
国画
从耄耋老人到成熟中年,无论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还是自我的人生探索,都能看到奋斗精神对艺术家创作的巨大影响。而在年轻一辈身上,这种精神依然闪耀着光芒。丁阳是80后的画家代表,对于主题创作和现实题材,有着自己的思考。每个时代有不同的使命,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是一样。谈到创作的《火神山》这幅作品时,他说,自己当时看到新闻之后大受震撼,觉得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国家能调动这么多的资源,用这么强的力量和速度,在10天时间里建成一座医院,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力量。作为青年画家,他觉得自己也有必要参与到这场抗击病毒战役中,为国家抗疫出一份自己的力,在一种历史使命感的驱动下创作了这幅作品。这幅作品的核心就是速度、凝聚力和力量。
《火速神奇》创作者丁阳
《火速神奇》丁阳
2021
191×88cm
国画
二、笔墨技法当随时代
艺术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画什么,一个是怎么画。老一辈艺术家,早年都是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以画山水、花鸟这类表现人文雅趣的题材为多。后期中国社会从动荡走向稳定,并开始了新中国的建设时期,艺术家纷纷开始改造中国画,积极响应“艺术为人民”的口号,人物画成为最重要的表现内容。这次《奋斗》展就展出了不同时期的奋斗者形象。他们有工人、农民、学生、渔民、战士、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医务人员等等。而在怎么画上,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不断探索,在继承传统前辈的基础上,努力创作新的艺术语言。
汪观清在分享了自己画人物画的经历中谈到,在这次《奋斗》展览中,看到了很多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如今自己作为经历过新旧中国更迭的耄耋老人,回忆起过去和前辈一起奋斗过的岁月,感触颇深。艺术家前辈们为了更好地表现时代面貌,从画花鸟、山水,转为画现实画人物,这期间也克服了很多困难,做出很多努力。谈到自己的奋斗人生,他感恩国家培养了自己,为了能画出让人民满意的作品,他常常会主动深入到生活中去,去田间、去码头、去工厂、去部队,去一切画中人物生活的地方,与他们同吃同住交朋友,去理解和感受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这样才有办法画出先打动自己再打动别人的作品。
其实丁筱芳的创作一直是着重于通过人物肖像来反映时代的面貌。除了与儿子合作的《红色圣地》,本次展览中还有一副他个人十分满意的大尺幅国画作品《前进,前进,进》。此画曾获得全国美展优秀奖,上海美术大展白玉兰的优秀奖。丁筱芳说:“这幅画是我的代表作,用中国画的平面视角,把人民军队整个发展过程分隔开来,但同时又把他们融合在一个空间,前面是红军,后面接着是八路军、新四军以及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仪仗队。乐器从小变大,人由少变多,中国人民的军队,在中国共产党英明的领导下,由无到有、由弱变强,把真实的发展历程,巧妙、生动地表现出来,可以让大家感到共鸣。画面充满了力量感、力度感,还是雕塑感。像是画一种丰碑、一种仪式感。”
同样是画中国画的丁阳,虽然没有亲自参与火神山的建设,但他认为,艺术家创作应该要融入自己的想法,笔墨技法当随时代。在结合实际场景的情况下,需要重新建构心中的火神山建设场景,这是创作《火速神奇》最核心的地方。所以选用了以黑色为背景,表明天黑的状态。以黄色为主基调,因为现场有几百台挖掘车,很透亮。而地面用了红色,象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另外,从下往上的三角结构是来源于不同的挖掘臂形成的三角形,整体构建了一个很坚固的形象。
在如何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作品的问题上,沈浩鹏表示真正的中国艺术家,在领略当代艺术的过程当中,还得从回归到自己的文化根基当中去寻找灵感。如果学习的都是西方的东西,是无法在国际的艺坛上建立自己的风格。虽然中国画讲究师承,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创新。日本人在明治维新以后,先于中国开放,西方首先看到日本的东西,以为日本就是代表东方,但其实浮世绘是来自于中国的版画。如今整个世界都是开放状态,整个国家都在谈创新,年轻艺术家更应该思考如何把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元素给提炼出来,然后贯彻到作品创作当中?这才是很重要的。怎么将自己的个性和内心与社会发生关系、为社会创造美好?这才是应该做的事。
三、用美育铸就红色信仰
一支画笔,三尺讲台,艺术是最好的心灵导师。教育是美术馆的重要功能,以红色经典画作展览开启红色美育的“第二课堂”,可以说是艺术百代美术馆探索创新美育路径的体现。
奋斗主题展创作者专场访谈活动现场
在谈到“美育”为“立德树人”这个话题时,汪观清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1月1日我出版了画册,我想到了母校,把出版的画册寄了过去,给孩子们当美术教材。”对汪老而言,美育是自己对母校的一种报恩。沈浩鹏认为,美育的作用在于美是让人向往的,最实际的从穿着、家庭布置都能体现。当这些东西培养好了,心灵就会美,道德就会高尚,而整个社会也就好了。丁筱芳也认为,审美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行、观察力、创作力、辨识度等等,所以审美就是艺术教育的终端,有核心的价值观。而一直从事高校教育的丁阳,一方面是美育工作的实践者,另一方面也对美育有自己的研究。他从美的体验、美的认知、培养审美志趣、净化品格心灵四个层面递进探讨美育。对于绘画作品也好,音乐作品也好,能具备这样的鉴赏能力,国家整体的国民素质提升,对于美的理解会提升也会非常多。
艺术百代美术馆馆长刘子惠
艺术百代美术馆馆长刘子惠介绍,美术馆会在未来五年围绕“奋斗”主题做成系列展览,接下来是“小康”“绿水青山”“丰收”以及“人民城市”四个主题展,奋斗精神将贯穿始终,通过美育的方式让更多人领略到奋斗精神。近期,奋斗展将以红色巴士进校园的形式进行巡展,走进上海百所学校,把艺术的魅力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现场大学生也参与到话题的热烈讨论中,来自上海政法大学的同学向丁阳提问,“青年艺术家要怎样把握好时代脉搏,根据时代特色创造出具有中国奋斗精神的艺术作品。”丁阳回答道:“从汪老到我父亲再到我,我们的作品,其实都是用不同的形式反映时代,都和当时的文化景观有关系,通过与当时的社会审美结合进行创作,包括现代的一些前卫的艺术表达方式的运用,都体现着与时代的紧密相连。”
大学生现场互动提问
访谈嘉宾与来自上海政法大学的青年学生合影留恋
活动简介:
Art+ 访谈是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推出的系列公共教育项目。面向全年龄层受众,并专注于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在艺术讲座与公众之间架起互动沟通的桥梁,围绕“美育生活化、生活美育化”的主题艺术创作策展方向,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访谈等,使公众在展览与学习中有所收益,从而将艺术融入生活。会定期邀请行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艺术家、文艺评论者、策展人、美术馆、博物馆馆长走进艺术百代美术馆,通过不断破圈,与社会各界连接,传播艺术价值、分享美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