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博物馆重新开放:认识一个深邃而灿烂的青海
历经一年半的改造升级,青海省博物馆于11月24日试运行。目前,根据为期五天的开馆试运行情况及观众的反馈意见建议,青海省博物馆定于11月28日开展内部调整及馆舍消杀工作、11月29日逢周一正常闭馆,11月30日以全新面貌与大家见面。
青海省博物馆(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此次青海省博物馆顺应文旅融合战略,为助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努力提升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重塑新形象、激发新活力、彰显新作为,精心组织策划以《青海历史文物展》为主,《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青海考古成果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为辅的‘1+3’主题展览体系。其中都兰热水墓群部分出土文物是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青海考古成果展》则是青海省首次举办考古成果专题展览,历史传送门体验区也是省内文博单位首次采取五折屏技术展示。”青海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王进先表示,立足时代背景、扎根青海文物、紧跟科技潮流,青海省博物馆旨在通过“1+3”主题展览更全面深入的呈现青海历史、考古、非遗与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青海省博物馆(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古老的历史文物、丰硕的考古成果、精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厚重的革命文物,还有科技感十足的数字体验、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和创意十足的文创产品,青海省博物馆从方方面面生动展现了青海的历史文化积淀。
据了解,青海省博物馆从2019年4月开展安消防及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作,于2021年4月完成安消防改造和验收,至今年10月完成馆内展陈升级改造,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筹备工作,将于11月30日重装开馆。
走进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历史文物展、青海考古成果展、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四大主题展览各具特色,内容涵盖了历史文物与史前灾难遗迹、考古遗址与东西方交流、红色故事与革命精神传承、多民族聚居与传统技艺等。
1
青海历史文物展
青海历史文物展展区(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青海历史文物展:展览以历史发展脉络为序,分为源远流长、汉治河湟、鲜卑西迁、吐蕃东进、青唐风云、多元一统六个部分,分设于两个展厅,展陈面积约2100平方米,将展出文物700余件套,以图版和丰富多彩的珍贵文物为主要展示手段,配合场景、雕塑、多媒体等展示手段进行综合展示,多层次、全方位展示青海历史发展沿革和人文变迁,使观众能更加生动直观的了解青海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纵览青海历史发展全貌。
青海历史文物展代表性展品:双人抬物纹彩陶盆(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折线纹人头彩陶盆(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青海历史文物展展览内容较以往更加丰富,增加了如“乙弗勿敌国”“乙弗皇后”“粟特人在青海”“都兰遗珍”等内容,对青海历史文化的阐释更为全面。同时,深入挖掘青海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文化内涵,青海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当今“一带一路”倡议打造的战略支点。为讲好青海在“一带一路”中的故事,结合青海历史发展进程和多元地域文化特色,客观再现了古代青海境内的羌中道、吐谷浑道、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的交通功能与历史风采,呈现了青海独特的生态景观与人文风貌,体现青海在“一带一路”中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此外,展览中还新增了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金银器等一批珍贵文物,这也是青海省博物馆首次展出,观众可以通过更多的文物见证青海多民族发展的历史。
折线纹彩陶盆(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青海历史文物展展品(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星云乳钉纹铜镜(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虎符石匮(复制品)(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青海历史文物展展品(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鸾凤铜熏炉盖(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玄武铜砚滴(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青海历史文物展展品(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青海历史文物展展品(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
青海考古成果展
青海考古成果展展区(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青海考古成果展:展览将青海考古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遗址进行集中展示,既有对考古过程的梳理,也有对考古成果的解读和阐释,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了青海考古的丰硕成果。上展文物有314件套,其中约有半数文物属于首次展出,包括新发掘的都兰2018血渭一号墓考古出土文物。
舞蹈纹彩陶盆(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在展馆内,通过遗址复原、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打造了全景式、深学术、宽艺术的展示效果,使考古学的学术推广、社会化宣传和艺术欣赏得以全新结合。走进展馆,还可以看到考古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考古学方法科普和互动体验等内容,可以让观众近距离接触和认识考古工作,从而激发社会大众投身文物保护的热情。
青海考古成果展展品(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青海考古成果展展品(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