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丨理想国11月书讯

2021-11-30

好久不见,本月新书如期和大家见面。

如果你是军事迷,一定不能错过三卷大部头《西方世界军事史》;如果你对“上帝之城”充满想象,非虚构作品《里约折叠》就能带你深入南美洲超大贫民窟感受匪夷所思的地下世界;你还可以用《运气的诱饵》来解答拉斯维加斯的赌博设计......

悄悄预告一下,12月我们准备“憋大招”~不想错过理想国的新书预告?欢迎订阅话题#理想国每月书讯,下月见~

01.

《帝制时代的中国:中国历史文化简史》

[美]贺凯 著;赵婧 译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贺凯撰写的一部中国通史著作,1975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是专门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而写的,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文明从史前到1850年的漫长历程。

这部涵盖整个中国历史的著作篇幅并不很大,但选材独到,叙述精当,很符合美国大学优秀通史教材的特色。自出版以后,被美国的大学广泛地作为中国史的基本教材而采用。

作者将中国历史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形成阶段,从远古时期到前3世纪;早期帝国时代,从前3世纪到10世纪;晚期帝国时代,从10世纪到19世纪中叶。古代的这三个时期都以数章的篇幅分析,分别涉及通史或政治史、统治模式、社会经济组织、宗教文化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

贺凯(Charles O. Hucker,1919—1994),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重要的中华帝国史学者和亚洲研究领域学术计划重要的推动者。他的著述甚丰,其中《中国古代官名辞典》是在传统中国的政府组织这一问题上用西方语言写作的、最为全面的指南,《帝制时代的中国——中国历史文化简史》是一部广受欢迎的中华帝国通史,《明代的传统中国政权》(即《明代政制考》)则是其研究明史的成名之作。

02.

《西方世界军事史》(三卷)

[英] J.F.C.富勒 著;钮先钟 译

《西方世界军事史》是英国著名的世界军事史大师富勒将军的传世之作。作者穷三十年之工,成就了这部卷帙浩繁的西方战争通史。全书以西方历史上的决定性会战为主结构,详细描述了其经过与影响、将领人格个性、政治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等,同时以大事记串联各会战间的政治发展与战争的由来。会战各章好像海浪的高峰,大事记则像夹杂其间的低谷,如此这般高低起伏,形成了长达3500年的西方战争史。

《西方世界军事史》共分三卷。第一卷:从远古时代到勒班陀会战;第二卷:从西班牙无敌舰队失败到滑铁卢会战;第三卷:从美国南北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全书约150万字,从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罗马,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囊括西方历史上所有的经典战事,内容翔实,分析精辟,见解独到,被公认为西方军事通史上无出其右的典范巨著,是研读西方战争和历史的必读经典。

03.

《里约折叠:追击贫民窟毒枭》

[英]米沙·格兰尼 著;吴桑雨 译

里约热内卢,一座被上帝眷顾,也被魔鬼诅咒的城市。这里有着最美丽的海岸线,岸边伫立着富丽堂皇的酒店和高楼,招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里也有着最肮脏的贫民窟,它们扎眼地挺立在市中心的小山坡上,没有自来水,没有稳定供电,人们居住在火柴盒一样的拥挤住宅里,时刻面临着枪战、毒品和死亡的威胁,深陷暴力、贫富差距、政治腐败织就的巨网中。

内姆,南美洲最大的贫民窟罗西尼亚的“掌权者”,也是全巴西最想逮捕的头号毒枭。在女儿患上绝症、不得不向黑帮俯首求助之前,他曾是一名普通的父亲和上班族。一场变故改变了他本该平静的人生,将他卷入了毒品、暴力、贫穷和腐败的旋涡之中。这是关于内姆和罗西尼亚贫民窟的故事,也是里约热内卢这座“上帝之城”和毒品地下经济的故事,更是关于巴西数十年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的记录,而书中人物所面对的不平等处境和艰难抉择,则关乎我们每一个人。

04.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揭秘人际交往中的隐性攻击》

[美]蕾切尔·西蒙斯 著;徐阳 译

为什么昨天还很亲密的朋友,今天就突然不理自己了?为什么有人会躲在背后说坏话,抱团排挤人,甚至霸凌别人?比起男生间的“用拳头解决问题”,女生间的攻击似乎更为隐秘和复杂。然而从家长到老师,大多数人都将其视为女孩的天性,而非亟待解决的严肃问题。

在本书中,蕾切尔采访了曾是霸凌对象和霸凌者的女孩们,直面给无数女性带来困扰乃至创伤的畸形社交文化。相比男孩,女孩往往承载了更多社会要求:受人喜欢比表达真实想法更重要,成为“完美女孩”比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更重要。对冲突和愤怒的回避令女孩们惯于采取“另类攻击”的方式处理争端,也令她们频频陷入人际战争的泥淖之中。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希望能够重构社会对于女性霸凌问题的认知,并为家长和学校提供实际的解决策略。让每一个女孩都能学会尊重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是本书作者和受访者共同的期待。

05.

《从惊奇开始:青少年哲学第一课》

刘擎 等 著

青少年亲近哲学,也许就像恋爱一样,是一种本能。当处于这一成长阶段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开始对世界投以怀疑和好奇的目光,开始去追问“我是谁”“我的存在有何不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基于青少年的认知和心理特点,立足当下语境,本书邀请八位高校哲学系教师担任主讲人,围绕自我、生命、幸福、爱、心灵、科学等经典哲学问题,以情景化的方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化为生动的讲述,去回应青少年存在的困惑,开启他们的探究与发问之旅,进而帮助他们跳脱习以为常的思维,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并让内心变得丰盈而深刻。

与此同时,对于所有曾在青少年时期有过这种人生之问或者在长大后的某一时刻重新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成年人,本书也是一个让你再次踏上自我思考之旅的契机。

06.

《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

周濂 著

“是什么使得权力或强力成为道德上对的”是2000多年来政治哲学不断追问的问题。

聚焦现代政治的讨论域,结合汉娜·阿伦特、约翰·西蒙斯、哈贝马斯及罗尔斯的观点,作者首先从概念分析的角度区分了正当性与证成性:正当性是一种“回溯性”的概念,它关注的是权力的来源和谱系,也就是从“发生的进路”去评价权力;而作为“前瞻性”概念的证成性,关注的是权力的效用和达成的目的,也即从“目的的进路”去评价权力,确立了道德评价国家的两条进路。

从政治正当性与证成性的区分出发,作者进一步在政治义务与政治责任之间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概念地图:国家正当性与公民的政治义务具有概念上的关联性,而国家证成性则与公民的政治责任相关联。

由此,通过对概念关系的梳理标定了正当性在当代政治哲学概念地图上的位置,利于廓清被语言迷雾遮蔽的现实,帮助我们获得直面现实复杂事态的理论勇气。

07.

《西方哲学史讲演录》

赵林 著

“哲学是活的生命。”“哲学史就是哲学。”遵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本书从古希腊哲学一直讲到黑格尔哲学,突出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揭示不同哲学家出现的历史顺序与哲学概念发展传承的关系,展现了哲学史就是哲学概念演变的生命历程,而不是堆积以往哲学家思想遗骸的荒冢。

作为一部讲演录,本书在作者多年讲授的“西方哲学史”通识课程基础上整理而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晦涩的哲学概念娓娓道来,并省去了引经据典之繁,可谓哲学入门书首选。此次修订版特别增加“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一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从英国经验论哲学和自然神论向德国古典哲学的过渡,弥补了初版之憾。

每个人都是有哲学慧根的,哲学史的训练正是通过启发我们的睿智慧根使我们成长为具有独立批判精神的爱智者。

08.

《攀登尼采:回归自我的心灵之旅》

[美]约翰·卡格 著;刘漪 译

这是一个关于两场哲学之旅的故事:一场发生在约翰·卡格的青年时期,19岁的他只身前往阿尔卑斯山,在群山间寻找尼采写下名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灵感之源;另一场则发生在17年后,人到中年的卡格已经为人夫、为人父,在截然不同的心境之下携妻女重上阿尔卑斯山,再度与尼采的困境与救赎相遇。

何为“超人”?如何“成为你自己”?这是尼采哲学中两个极为关键的命题,而本书作者卡格认为,这两个问题在某个层面上可以合而为一。“超人”是对平凡自我的超越,但实际上也正在“自我”之中;“自我”并非一个被动存在于某处等待我们去发现的事物,而是一个在不断积极变化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的形象。

攀登尼采,是攀登尼采走过的崎岖山峰,是攀登尼采哲学中的精奥之处,也是在攀登的姿态里叩响与尼采理想的共鸣,在人生无可避免的坠落处,找到那条回归自我的“超人”之路。

09.

《运气的诱饵:拉斯维加斯的赌博设计与失控的机器人生》

[美] 娜塔莎·道·舒尔 著;李奇 译

凭借近二十年的深入田野工作和人类学家的辛辣眼光,作者一层层地呈现了博彩行业、赌博者个体和现代社会基本理念的全景:

赌博业为不断盈利并掌控消费者,精益求精地研究方方面面细节:机器算法、道路形制、室内灯光、屏幕角度、取款手段、会员追踪技术乃至急救措施……

背负着生活压力、身心病痛、情感变故的赌博者,为何又如何一步步深陷赌博机营造的迷幻境地不可自拔,哪怕他们就是赌场雇员甚至赌博机设计师;

一个个原子化现代个体在“全权为自己负责”的无尽重压下,面对购物、运动、聊天、刷剧、说谎、烟酒、药物等万事万物时,都可能无力抵抗诱惑,而戒赌的方法和陷入赌瘾的途径,乃是同一条路……

10.

《如何离开地球表面:人类航空航天小史》

卢西 著

今天,我们经常看航天项目直播或航展,但其中涉及的许多专业知识——如涡喷发动机、飞行控制、运载火箭、固体火箭、比冲、指令舱、逃逸塔——我们到底听懂了多少?如何讲清飞机、火箭的原理?在飞机和火箭的技术史上,又有多少至关重要的技术变迁和前赴后继的前辈?今天,我们都有机会坐飞机,但民航走过了怎样的曲折路程,才得以让我们更舒适、安全地到达?未来的民航机、真实的星际旅行又是什么样的?本书用一个个生动、幽默、动人的故事,普及了航空航天领域的许多基础重要的知识。

11.

《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增订版)

周汝昌 著 周伦玲 编

书法的事,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用笔、结构、风格。而关键在于用笔。“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的用笔法则,是书法的基本功,也是理解“书”之有“法”的必修课。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书法艺术答问》以问答的形式,讲解“永字八法”的基本内涵,旁涉书写工具、运笔技巧等,对初学者容易遇到的问题做出了细致的解答。中编《书道圣经》,深入阐释中国书法的起源、书写原理、书法美学,并矫正了以往对汉字书法的某些错误观念。下编《书法的奥妙》,收录周汝昌关于书法美学、书法史、“一画论”等的专题研究。三大部分层层深入,为书法学习规避谬误、指明方向。

《永字八法》自2001年首次出版后,相继于2006年、2015年推出新版,此次为第四版。新版对文字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并更换了部分作品图片,而且增补两篇重要文章。在提升内容的基础上,亦将平装升级为精装,阅读体验更好。

12.

《奉献·白日梦》

[美]帕蒂·史密斯 著;龙荻 杜梨 译

本书是帕蒂·史密斯两部独立作品《奉献》和《白日梦》的合集。《奉献》以一个富于巧思的小说开篇,随后她带领读者穿越法国南部,抵达加缪的故居,参观法国出版社伽利玛的花园,感受三岛由纪夫和纳博科夫的力量所在。她慷慨地与读者们分享她的工作笔记,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创作过程与灵感来源。

《白日梦》则是一部短小明快的回忆录。帕蒂·史密斯重访她早年经历中那些最珍贵的体验,其中饱含着生动的真理,使这份回忆更接近于超现实。她经常在晚上,在大自然中发现乐趣,拯救“稍纵即逝的思想”,也讲述了观云、观星和游荡的乐趣。这本书会唤起我们自己的记忆,因为孩子们都会“瞥见、收集、拼凑出疯狂的真理”。

13.

《不对称》

[美]莉萨·哈利迪 著;陈晓菲 译

《不对称》由三个看似相互独立的部分组成,探讨了激发并持续影响人际关系的诸多不对称:性别、年龄、权力、才华、财富、声明、地域、种族、宗教……以及正义。

第一部分名为“愚蠢”,以第三人称讲述了一位二十出头的美国助理编辑爱丽丝与比她年长四十五岁的著名作家埃兹拉·布雷泽的“爱情”故事。

第二部分名为“疯狂”,以第一人称回忆了伊拉克裔美国经济学家阿马尔的生平。他此行飞往伦敦,是为了转机去库尔德斯坦,寻找失联的哥哥,却意外地被移民官员扣留,在希思罗机场的一间拘留室里度过了2008年的最后一个周末。

第三部分是布莱泽的访谈,我们将从中领会整本书最核心的秘密,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将袒露出前所未有的含义——“一场坠入兔子洞的未知之旅。翻过全书的最后一页,读者会忍不住回到开头,反复体会哈利迪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颠覆整个故事的。”(《华盛顿邮报》)

“哈利迪几乎同时写下了一部匿名的纪实小说,一部思想小说和一部关于政治参与的元小说”(《纽约时报书评》),也是一个人蒙着面纱的肖像——一个决心超越她的出身、她的特权、她的天真的人。“在她的笔下,‘不对称’不只存在于野心与成就之间、年轻女性与年长男性之间,更存在于西方与其他地区,以及国家与个人之间,由此提出了关于想象力和共情能力的局限性的问题:我们能否跨越性别、种族、国籍和权力的界限来理解彼此;一个人愿意为理解素不相识的人付出多少努力,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做到和做不到这一点。”(《纽约客》)

2018年,《不对称》英文版的出版被媒体形容为一场“文学事件”,风靡一时,有心的读者会发现,它的知名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metoo运动的热潮,以及知名老作家和女文青之间的八卦。然而,我们很容易便可以发现:书中人与人的关系远非简单的权力关系可以概括,而是息息相关、休戚与共;自传性也并非噱头,而是以整个现实世界与这部小说互文,从而拓宽了叙事的景深;而且,莉萨·哈利迪也志不在此——

“你在写这个吗,我们的事?”

“没有。”

“那你在写什么?”

“其他的人。”

……

无论如何,《不对称》都迫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读者,一个更积极的观察者。

14.

《暮色》

[美]詹姆斯·索特 著;雷韵 译

日子如锡皮般纷纷砸下,所向披靡的晨光漂白了他的眼珠。

狭小阴暗的电梯间,她一层接一层下降,仿佛没入一个又一个十年。

他开始描述颜色和光线,一只蜂鸟身上那美丽的、微微闪光的绿。

他们静静躺着,双脚指向太阳。它的威力已经消退。风一路止歇下来,日光覆在他们身上,淡薄而又泛滥:温暖的片刻行将消逝。

——暮色将至,他们必须独自面对命运。

在某些时刻,生活被不可逆转地切分为过去和未来。

“只用一个句子,索特就能揭示出一个人的全部历史,渴望与恐惧、希望与需要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人何以陷入如今的境地。”

——《纽约时报》

15.

《昨夜》

[美]詹姆斯·索特 著;张惠雯 译

“我记得那个下午,阴沉、静谧,我也记得当时的自己,几乎沉浸在对事物的普通感受,对生活深度的认知(我找不到别的词)中,但最重要的是,那些连绵的诗句带来的狂欢。它是一首咏叹调,参差错落,没有终止。使它与众不同的是那种语调,仿佛它是从阴影中写出的……

看似没有关联的诗句逐渐成为某个忏悔的一部分,在它神秘的中心,在八月火辣的热浪里发生了一些事,显然与性有关,但也与得克萨斯乡下空寂的街道、村路,被遗忘的朋友,手拍打在步枪肩带上的“啪嗒”声,游行队伍里软塌塌的三角旗有关。还有避孕套,被阳光晒得脱色的汽车,充斥着拼写错误的污秽菜单,仿佛一座火葬用的柴堆,他的生命就被他摆在这柴堆上。

这就是为何他看起来那么纯洁——他已给予一切。每个人说起自己的生活都撒谎,但他不对自己的生活撒谎。他把它变成一首高贵的哀歌,其间贯穿着你曾拥有的,你似乎能一直拥有但永远无法真正拥有的。”

“《昨夜》应当被划为X级,并不是说它有多么过火的情色描写,而是为了提醒毫无准备的读者,文中有着关于爱情毁灭与欺骗的残酷真相。”

——《洛杉矶时报书评》

编辑&排版 熊Mur;头图 《情书》

书摊儿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