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保护国家语言资源 这个团队来到了攀枝花迤沙拉!

2020-08-18

近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刘正发教授带领调研团队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开展为期7天的攀枝花彝语中部方言俚濮话研究。

迤沙拉村民属于彝族中的“俚濮”支系,在明朝洪武开滇后,以南京人为主体的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汉族人氏,通过军屯进入云南,民屯后滞留当地与世居本土的彝人相融合,成为了有汉族血统的俚濮彝人。600年来,这些带来崇文重道、能耕善织、精于工巧习俗的江南移民,在这块土地上安居乐业、休养生息。本土彝人加上东部移民,迤沙拉形成了传承至今彝汉融合的独特民族历史文化。

俚濮话隶属于彝语方言的一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少数民族语言,调研团队深入迤沙拉这个俚濮人居住最多的村落,实地调研俚濮话使用情况、语言词汇、文化事项、节日、故事、习俗等,寻找发音合作人对词发音、记音、录音录像。

刘正发教授说:“我们将对1200个基本词和1800个扩展词进行对音,对100个句子进行表达,考察它的语法。”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由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2015年启动,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记录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口头文化的实态语料,进行科学整理和加工,建成大规模、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并开展语言资源保护研究工作,形成系统的基础性成果,进而进行深度开发应用,全面提升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的一项工程。民族语言调查是该工程的一个项目,实施好这一项目,能够更好地保护国家语言资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中原)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