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石斛专家斯金平:让“仙草”接地气,变身“脱贫草”

2020-08-19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通讯员 陈胜伟 俞洁

斯金平教授团队在开展科技服务 供图:斯金平

带领团队驱车数万公里,前往江西、湖南、贵州、重庆、四川开展黄精、铁皮石斛种植技术培训;五上贵州,深入林区调研林下经济,用科技助力黔东南等地区的百姓脱贫致富;出门四天,为浙江的乐清、永嘉、苍南、莲都、景宁等地的种植户开展培训近十场……这个暑假,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斯金平比平时还要忙。

他忙着向各地农户传授黄精、铁皮石斛种植技术,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帮助山区群众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仙草”上树,将神奇药材送进寻常百姓家

2006年,研究铁皮石斛的专家斯金平成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派驻到丽水市庆元县张村乡。 “传统铁皮石斛一般采用大棚种植,对种植技术的要求特别高,而且回报周期长,一般农民进不了这个产业。”如何将种植技术简单化、平民化,让这株“仙草”变得接地气,成为斯金平急需解决的问题。

经过前期调查与研究后,2008年,斯金平展开了一项前无古人的试验——活树附生种植。他把石斛苗每隔3-4厘米1丛,放在砍下来的树上,再用麻绳缠绕固定。到了冬天,斯金平又在室外零下7-8度的野地里放了两颗长着石斛的树干,观察这些石斛是否能熬过凛冽的寒冬。第二年春天,铁皮石斛竟然长出了新条。一段时间的刻苦研究后,斯金平攻克了铁皮石斛结实难、发芽难、种植难等繁育与栽培难题,建立了组培快繁体系,实现了铁皮石斛种苗工厂化生产与人工大棚种植。

2010年3月,乐清农民宋仙水慕名而来,并在学校找到了斯金平,请他为乐清的铁皮石斛活树附生出谋划策。第二天,斯金平便来到乐清,开始了20亩的活树种植试验。调控水和光后,活树附生种植获得成功,成为我国铁皮石斛种植史上一个重大创新。

悬崖上采摘,培育出新品种

铁皮石斛在野外种植,抗寒品种是关键。2010年元旦,听说浙西大峡谷有野生铁皮石斛,斯金平立马找了向导,带着团队的同事登上了大峡谷最高峰。这里海拔1500米,山顶全是乱石堆,根本无法行走。突然,斯金平发现,山顶悬岩下面20米处有一株铁皮石斛。斯金平找来绳子,一头捆在树上,一头捆在人身上,几个人用力慢慢地把人放下悬岩,才拿到这株野生石斛。

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斯金平至今难忘。正是依靠悬岩上采来的这株野生石斛,斯金平团队培育出了耐零下14.8度的铁皮石斛新品种。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全国几十万亩铁皮石斛回归自然,原本濒危药用植物铁皮石斛通过人工栽培的方式得以普及。活树上附生石斛、悬岩上附生石斛,真正实现了“一亩山万元钱”“山区不砍树也能富”,并形成百亿级的大产业。相关成果先后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拒绝企业高薪 要为农民谋福利

中草药种植不同于普通农作物的种植。农民对铁皮石斛的习性、栽培技术等都很陌生,科技特派员在推广时需要不遗余力,事无巨细。10多年来,斯金平和团队成员的手机365天×24小时开机,随时为农民服务。电话解决不了的,就第一时间派人到现场解决。“最近又贵州省林业局的领导又打电话来,希望我赶紧再去一次,给当地农民培训指导”,斯金平感叹到:“每天找我们的人太多了,我恨不得有三头六臂。”

有一次,斯金平在乐清扶贫刚睡下,就听见有人敲门。两个姓蔡的农民让他去他们企业组培室看苗,他们的试管苗出了问题,苗长不了。“我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排查,一直忙到凌晨2点才找到原因……”虽然经常会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内心却很充实。

曾经有公司提出用20万元请斯金平当顾问,条件是技术不外传,斯金平当场拒绝了:“这违背了我们团队的初心。现在我们出去培训讲课都是不要钱的,我们在学校举办的讲座,农民兄弟只要愿意来听,我们还免费提供食宿。”

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斯金平和他带领的团队每年要接待农民200多批次,指导培训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次。在他们的帮助下,浙江乐清铁皮石斛从当年的30亩发展到现在的1.5万亩,年产值达30亿,他们还为当地农民建立15个组培室,种苗从原来一株1.5元降到0.5元,带动5万革命老区农民脱贫致富。

2019年,贵州成了斯金平教授团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在贵州锦屏县,斯金平团队探索出杉木、松木、梨树等贴树近野生种植铁皮石斛模式,建成种植铁皮石斛基地11000多亩。同时发展树下套种中药材、树中养蜂的“林中生态经济”,其中,中药材种植91000亩,养殖蜜蜂7000箱,2019年村民通过就近就业增收1700余万元,兑现固定分红514万元。

在贵州荔波县,斯金平教授团队已建立铁皮石斛林下栽培示范基地600亩,辐射11000余亩,覆盖全县6个乡镇、15个村,覆盖村民1089户3628人。佳荣镇高里村石斛基地,今年上半年已销售铁皮石斛近万斤,贫困户分红62.5万元,312户户均分红1480元。

归零翻篇 让脱贫群众奔小康

“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我们要做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让脱贫群众奔小康是团队的新目标、新任务。”斯金平说。为了新目标、新任务,斯金平又迷上了另一株“仙草”——黄精的产业扶贫,领衔组建了“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凝聚行业力量,共创共享,推动黄精产业裂变式发展。

经过10年的研究,斯金平团队明确了黄精与土豆、地瓜同样的安全,又有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改善记忆力、抗炎等特殊的功效,是服务健康中国的重要食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斯金平教授团队建立了不占良田、不需耕地、不争林地,与林草和谐共生的黄精林下栽培模式,“一亩黄精万斤粮”“一亩山万元钱”,创造性地践行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找到了让山区脱贫群众奔小康的新路径。

2020年至今,斯金平教授团队已经驱车二万多公里,到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12个省30余县开展产业调研与技术报务,去往全国多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举办培训班20余期,服务2000余人次,发放《黄精》科普专著1800余册……

十几年来,斯金平带领浙农林大森林药材团队走遍全国18个省区。在他们的指导下,全国有几十万亩铁皮石斛种在树上,几十万亩黄精种在林下。斯金平说,把仙草种在绿水青山间是他一直以来热爱的事业。“未来,我将持续致力于铁皮石斛、黄精等‘仙草’的研究工作,助力贫困地区的农民脱贫攻坚!”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