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常态疫情之下,加强心理防护工作刻不容缓!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王之辉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精神心理工作是对生命最好的‘体贴’。”日前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的江苏省第19次精神医学学术会议上,江苏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余海鹰说,随着国内新冠疫情趋于平稳,疫情防控已转入常态化,疫情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已然常态化,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防护工作刻不容缓!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专家陆林介绍,疫情对大众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显而易见,通过对5万余名居民的网络调查发现,我国普通人群中抑郁、焦虑、失眠以及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率为30%。其中,在新冠肺炎患者中,这些精神心理症状的发生率高达70%。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我国由于及时采取强有力的科学防控措施和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尤其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以“生命”守护“生命”。其中,就有不少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者。
“国内疫情发生后,904医院常州医疗区发挥精神和心理学科优势,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开通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开设心理电话门诊,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心理防护知识。”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院长王东说。
记者了解到,在复工复学阶段,904医院组织专家深入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心理防护宣教,特别是为了消除感染者治愈出院后的恐惧、担忧、焦虑等心理,后方医院专家团队与一线心理医生对接,将出院后的患者组建了微信群,心理专家实时在线释疑解惑、疏导不良情绪,并定期进行集体辅导,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呵护。
仅3至5月份,904医院的心理咨询热线和电话门诊共接受心理求助700余人次,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门诊接受家长和学生求助人数每月暴增至200多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人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以来,江苏省医学会高度重视公众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辅导服务,先后参与了国家卫健委疾控司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社区服务心理支持技巧50问》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及家庭干预的建议》等编写工作。同时,探索出以“分类分期管理、分级干预”的成功经验,组织31名心理专业人员建立心理援助医疗队,深入抗疫一线,以心理访谈、团体训练、咨询热线等多种形式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余海鹰看来,从治疗到康复,有效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服务,不但能够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精神状态,更能够让感染者重塑信心。因此,实现心理重建,针对社会公众开展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卫生知识普及,更能有效地减少社会恐慌和盲目,稳定社会心态,维护社会稳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日前在无锡接受记者采访说:“好多国家疫情仍在出现反复,国际上整体疫情分布还在继续处于一种蔓延态势。尽管我国在疫情防控上有了一些技术和经验,整个疫情也处于低水平在复制,但正面临着输入性的风险,同样也存在随时反弹的风险。这些问题,给人们生产生活都造成巨大的一些压力。“”
专家介绍,当前,类似“什么时候是个头”这种焦虑心理,就如疫情一样在蔓延。令人担忧的是,国内许多地区精神卫生资源仍很薄弱、精神卫生服务和培训不足等问题也逐渐显现,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专家们认为,常态疫情之下,持续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心理专业上的帮助,能为我国巩固抗疫成果提供重要的精神保证。在这方面,除了精神心理专业人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要加强精神和心理学科建设,以及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升全民心理素养,不断创新优化精神卫生服务模式,为实现全民健康打好心理基础。
(科技日报8月18日常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