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从小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自己,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引导孩子理性、平静地面对现实、处理问题,不人云亦云地随大流,是家庭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美国,从幼儿园起就教育孩子要做个自由、独立、有自尊又尊重他人的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才华成为想成为的人。在许多家长心中,钱与权绝对不是成功的标志,他们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必须尊重,并且要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样的教育真的是从还不会说话、走路甚至不会自己吃饭的婴幼儿开始的。只会吃奶的宝宝,自己捧着奶瓶吸吮;会坐会吃的宝宝,戴上围兜,洗净双手,用勺用叉用手都行,只要能把食物送进嘴巴就行。刚开始孩子吃到嘴里的没几口,桌上桌下、满身满脸一片狼藉。但父母仍坚持让他们对自己负责。到两岁左右,小家伙就可以坐在桌前小椅上有模有样地自己吃饭了。从没见过家长追着孩子喂饭,他们的观点是孩子不吃说明他不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强迫他。
到了幼儿园年龄段,孩子们天天都要自己搬椅子、做手工、扔垃圾、收拾玩具餐具、穿衣穿鞋系鞋带,能自己干的全得自己干。为了达到目的,孩子各显神通。最有趣的是穿羽绒衣的方式:衣服拉开拉锁摊开放地下呈“大”字形,人躺在衣服上,伸胳膊套上衣袖然后起立,“套”着就把衣服穿好了。
每个孩子的发育阶段不同。有的中国妈妈看到自家孩儿在涂色、画画、手工甚至吃饭时又笨又慢,急得直想伸手去帮忙,可老师和别的父母会阻止:“让他们自己来,慢慢地总会好的。”
“收拾、收拾,每个人每个地方;收拾、收拾,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一份杂务琐事。”这是孩子打小就会唱的儿歌,不管在学校、家里、图书馆,玩耍后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自觉地收拾“残局”,已成为滲入社会各个角落的游戏规则。
被这样教育长大的孩子,心里有个非常明确的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要做什么也是自己决定。即使长大后面临同伴压力,多数人还是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想法去判断、处理事情,不常发生随大流的情形。
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是美国家庭教育的一个重点。从幼儿园开始,请人帮忙要说“请”,完了事要说“谢谢”,有意无意碰撞或伤害别人,要说“不好意思”“对不起”,严重的要说“我道歉!”
记得刚到美国时我在餐馆打工,听到几乎所有的就餐者点菜时都说May I have…(我可以有一份…吗?)而中国人点菜一般都是“我要这个……”“I want…”后来一位朋友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说她妈妈:“你们这样很粗鲁啊!说Can I have…都不行,应该说May I have…”
在幼儿园里,我见过一个特别瘦小的孩子在哭闹,他拼命想往又高又胖的老师身上扑,想让她抱,而老师一直在用语言和动作说NO。只见那个起码有二百多磅的老师费劲地坐到地上,把那个孩子“拎举”起放到自己面前,一字一句地对着他说:“我告诉过你了,你不可以推搡老师!你不可以推搡任何人!我告诫过你的,现在你必须对你所作所为承担后果,我现在不能抱你!你明白了吗?”我使劲憋住笑:这孩子连话都说不利索,你这么严肃认真地说这些有用吗?结果孩子慢慢止住了哭啼,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注意到,那巨人般的老师那么吃力地坐下来,就是为了跟孩子有个平等对视的视角,来一次认真的对话。那孩子也许未必明白老师的话,但他一定记住了推搡的行为不可重复。这就够了。
对孩子的尊重,还体现在尿布与鞋带上。美国孩子4岁还戴尿布的有的是,家长都认为是孩子自己没有准备好,要是准备好了,他自己会做决定的。好多孩子不会系鞋带,总是趿拉着跑到大人面前,客气点儿的会说声“请”,然后就伸着脚等着大人帮着系鞋带;有的则一声不吭,光是伸脚。儿子小时候我常常去幼儿园做志愿者,有个孩子每次看到我,都跑到我跟前:“给我系鞋带!”我静静地看着他,不吭声也不动作,直到他望着我瞪着眼想半天后终于说了个“请”,我才帮他把鞋带系上。
其实,幼儿园里有很多教孩子如何拉拉链、系鞋带、摁钮扣的书,全是按实物比例,做得非常精致、好玩,方便实体教学。但老师和家长也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速度,不要急,尊重他,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文明的意识,就是从幼时起点点滴滴、潜移默化接受的,润物无声,沁到骨子里,就成了习惯。
(作者系旅美华人)
作者:西子
《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11日第9版 版名:家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