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走近医师,致敬医师

2020-08-21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医生是一个具有很高道德标准的职业,在患者的眼里,对医生常常有接近上帝般的期许。”8月18日,在“走近医生、对话未来”的直播中,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直言,“但是医生也只是凡人”。

他们在手术台上可能一站十几个小时,因为不能离开手术室,一直忍住小便直到在裤子里解决;他们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身体,直到健康报警;他们有喜怒哀乐、困难愁苦……面对人民的健康诉求,却义无反顾。他们值得一边致敬一边走近。

医师们,并不担心被AI取代

经常会有人问医师,你担心有一天被AI取代吗?就在不久前的8月1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公布批准了两款采用深度学习算法的眼科应用的上市许可。

这意味着,AI真的走进了医疗工作的第一线。

“曾经有过1个比赛,10个眼科大夫与1台AI机器比赛看片子,结果10个大夫被打败了。”陶勇说,机器确实算得太快了。

那么,面对如此又快又准的机器,医师们怕了吗?

“看心电图、看病理片,做个影像学的比较,机器拿手,因为机器的数据多,可以把一些老专家的经验放进去(AI学会了‘准’);另一方面AI不知道累,我看10个小时已经头晕脑胀,它看1000个小时还能越来越快。”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陈杰教授说。

原来,在医师们看来AI是来帮助干脏活累活的,高兴还来不及呢。

而要真正面对活生生的病人,一切都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外科医生,可能手术中和手术前的判断不太一样,面对一些复杂的情况,需要精细操作的地方或者遇到患者危急的情况,都需要人的经验和思考,机器是根本取代不了了。”陈杰说,“几十年内,我想AI也不会超过或取代我们。”

医学更像一门艺术。陈杰用“赏心悦目”来形容一次成功,他动情地说,当手术做得非常漂亮,没让患者出血,病人最终能够出院,那种心里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真的就像一个雕塑大师或者是一个艺术家获得最高奖赏。

村医,搬家也要跟街坊“请示”

据统计,我国一年会减少5万乡村医生。

“不管是大问题小问题,他们(村民)首先都会来找我给一个诊断。”安徽省宿松县大河村卫生室医生刘力红说,“如果遇到大问题我们会联系好大医院给他们转诊,有些人去大医院可能两眼一摸黑,找不到科室,联系好了能直接去。”

刘力红医生在线分享了一个故事,他最近准备搬家,村民都不愿意了:您要搬走了,我们以后看病就不方便了。而其实,他只是搬远了三公里,大家都会舍不得他。

乡村医生是村里居民共有的家人,有了乡村医生,看病不再觉得苦,会和串门更相似。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注定了今年的中国医师节意义重大,非常特殊。”8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说,以中国医师节为契机,希望各地主动关心关爱医务人员,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提高和保障他们的薪酬待遇,拓展发展空间,加强教育培训,营造更好的职业环境,建立医务人员荣誉制度,为他们安心工作和成长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