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强 科技日报记者 朱彤
8月25日,是新疆媒体人何新社做志愿者的第36天。在每天的忙碌当中,他践行着一名媒体人的职责和使命。
7月17日凌晨,乌鲁木齐因新冠肺炎按下暂停键,社区防控压力甚大,急需人手。在此次乌鲁木齐疫情中,新疆媒体人积极投身于各社区的志愿工作。他们在一线或是帮助社区做统计、或是测温、配送。
7月21日,何新社就联系包户干部,报名加入了扬子江路汇月社区志愿者队伍,并担任所在楼栋的单元负责人。
“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们更像一面镜子,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身边的人激励着我,更时常感动着我。同时我也收获了信任和理解。”正在执勤的何新社说。
做志愿者的每一天
白天顶着烈日高温满足居民一切生活保障,夜晚坚守夜单元门口。
他的每一天基本是这样度过的:
10:00 身穿防护服和包户干部开始挨家挨户地测温;
11:00 同包户干部苏木和楼栋长张辉等志愿者便进入到“外卖小哥”程序,任务是给整个楼栋78户人家送货上门;
12:10 开始送货。要再次穿好防护服、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无论楼层高低,无论货物大小,肩扛手提地送货上门;
13:10 中午测温的时间到了,又开始新一轮测温工作。
因为下午还有一轮购买和分发生活用品的任务,他的午饭常常是西瓜或剩菜就馍馍。
“午餐挺好,简单而快捷。”何新社幽默地说。
22:00 ,进入收垃圾环节。从一楼到六楼,挨家打开封贴、取出垃圾、再贴好封贴,将所有的生活垃圾清运到指定堆放区域;
23:00 在楼栋前的草地上和凳子上,几名志愿者和社区干部又继续忙碌着明天联系着各单元准备生活用品的微信接龙,做好清单。
夜色渐渐深了,有时没忙完 他们就坐在凳子上或在草坪上打个盹……
30多个晚上,他都是这样度过。
何新社说:“社区干部和我们志愿者们都是这样度过每个夜晚的,但都无怨无悔。”
春节期间,疫情暴发后,他的妻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市属机关干部,积极响应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光荣地穿上战袍,完成了新疆援助湖北医疗人员返疆后的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
7月份疫情再次暴发,他的妻子乌鲁木齐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干部张思雅也站了出来,成了一名志愿者。尽管他们各自服务的小区只有300米远,但他们难得一见,每天只能在微信里互相鼓励。
心系10位八旬老人
疫情期间,通过智能手机浏览新闻、订购生活必需物资,成了年轻人们每日必修的功课,但这些对于老人来说,那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他所服务的楼栋共有78户人家,仅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0位。
家住汇月社区红十月小区17号楼三单元的亢明方今年87岁,老伴今年80岁。两位老人用的都是老年手机。儿女不在身边,两位老人自己生活。
在入户测体温的过程中,他记住了两位老人,特意留意他们的需求。
每天都要敲门,询问两位老人都需要什么,就成了他每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后来,他加了老人女儿的微信,随时向其反馈老人居家的点点滴滴。
8月16日下午,汇月社区红十月小区17号楼2单元201室的女主人在阳台上呼叫楼下的志愿者。
原来,她82岁的老母亲因便秘用药后出现内痔、外痔一起出血现象,身体已极度不适。何新社和其他志愿者第一时间向社区书记史磊和主任张敏做了汇报。之后,汇月社区立刻开通了救援绿色通道,将老人紧急送往医院。
何新社说:“我们社区住户有近万人,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抢着做最脏、最累、最苦的工作,大家都无怨无悔地在为抗疫默默付出。很多邻居和我一样,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一份辣椒炒鸡蛋
他说,做志愿者的每一天,都会让人收获感动。
有一天傍晚,楼栋长张辉提着一个饭盒。我们都问这是干什么?
他的一番话,让他瞬间一愣。
他说:“一个多月了,社区史书记他们没有正经地吃过一顿家里人做的饭了,今天悄悄地想麻烦我,让做个辣子炒鸡蛋,改善一下生活。”
闻言,他的眼睛瞬间湿润。
在日记里,他这样写道:因为在一线,他们回不了家,一份辣椒炒鸡蛋多么平常的菜呀,可对驻守一线的社区干部来说竟成了奢望。
楼栋包户干部苏木是一位刚从新疆艺术学院毕业小姑娘,和他们一起起早贪黑做服务工作。楼栋长张辉经常和社区沟通,想方设法给整栋楼居民们联系商家、店家采购各种生活必需物品。经常是货物到了,有了别人的,没了自己的。
我们是快乐的送货郎
夫妻身穿战袍都是光荣的志愿者。
终于和爱人隔着铁栅栏门偶遇了30秒。
夜晚坚守值夜岗位的社区干部。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