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果园“保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2020-08-28

“我也爱美,也想穿漂亮的裙子,但我们的工作是和土地打交道,注定了天天穿着带泥的长裤和运动鞋。我不怕吃苦,只想踏踏实实为农民干点事,希望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帮助农民多产点果,多挣点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以下简称果树所)研究员、梨栽培与生理课题组组长赵德英告诉《中国科学报》。

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喜欢长期深入生产一线,扎根在果园。十余年驻辽宁省绥中县科技特派行动硕果累累,赵德英不仅使果树所的品种和技术落地生根,还为绥中县乡村振兴、果业转型升级和果农脱贫致富填上更加浓重的一笔。

  既“做给农民看”又“领着农民干”

建基地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可保证果农“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

为此,赵德英致力于打造矮砧密植栽培的核心示范园,整地、栽树、修剪、施肥、灌溉……细枝末节都要亲力亲为。而且,品种的引进、示范和筛选,砧木的评价、筛选和应用,树形的选择和培养,水肥的需求到精准调控,以及病虫害防控到机械应用等,每一个关键技术和成果的开发都凝聚了她的努力和智慧。正因为这种“保姆”式的细致“服务”,才能让每一个基地从荒滩变成现代栽培模式的样板园。

参加科技特派行动以来,赵德英亲自建设的核心示范园有3处,分别是绥中沙河高科技示范基地,绥中县秋子沟乡群英果业产销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绥中前所核心示范基地,总面积245亩。目前,这些基地引进大量新技术、新品种进行试验和示范,树立了实实在在的样板,起到了既“做给农民看”又“领着农民干”的作用,引得许多农民竞相仿效,已经成为新技术、新成果不断进入绥中果区的桥梁和纽带。

这些基地还吸引了周边果区合作组织成员、农村党员和村干部到示范基地观摩学习,赵德英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这些基地也通过雇佣周围农民来基地务工,学中干、干中学,不出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不花费分文就能学到新技术。

赵玉庭就是其中一名雇工,他是绥中水泉子村的果农,经常参加前所核心示范基地的日常管理,真正参与到现代矮砧苹果栽培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5年前,他根据示范基地的新型栽培模式建立了8亩左右矮砧寒富苹果园,2019年进入盛果期,亩产达到5000斤左右。“树体虽矮小,但结果更早,摘果打药很省力。”赵玉庭由衷地感谢科技改变生产。

郝德继是另一名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受益者,作为绥中前所示范基地的日常管理人员,家里也经营着10多亩果园,苹果和梨均有种植,他也经常听赵德英讲课,包括实践技能示范。“还是得上学啊,赵老师讲的多好,通俗易懂。我们的思想太老了,不学都跟不上趟了。”听完课的他由衷的说。

2019年示范基地新引进玉露香梨新品种,赵德英介绍说玉露香梨味道、口感非常不错,山西一般出园价都在4~5元/斤,前景很好。“这价钱可真不错,到时候我也要引种些。”郝德继表示。

在绥中,像赵玉庭和郝德继这样的果农还有很多,他们依赖示范基地的“指路”作用,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逐步重视提质增效,经济效益日益显著。

  立足果农需求和产业问题研发技术

“我从事的每一项科研工作和研发推广的每一项技术都是立足于果农的实际需求和产业问题。”赵德英说。

针对绥中果区普遍存在的果园郁闭、病虫害严重以及优质果率低等问题,她研发并推广提干、落头、疏密枝等为主的控冠改形修剪技术;针对果园负载量过大,优质果率低、果实品质差等问题,她有简易、高效花果管理技术;针对果价低迷,果农生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她示范并推广富硒等功能果品生产技术……这些技术攻克了绥中县果树生产中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难题,解决了一批制约果实品质提高的关键技术,为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仅富硒苹果生产技术这一项,每公斤的富硒苹果单价卖到了12~14元,带动了绥中李家吕明果业专业合作社500余户果农年户均收入达到10万元,该合作社也被评为辽宁省和国家级示范社。

绥中县西甸子镇杨家村的果农牛德新就利用这些新技术实现果园“升级”。“果园问题较多,大小年严重、着色差、重产量轻品质,以前一直认为自己管理的还可以。”牛德新表示,听完赵德英的课,他改变了原有想法,逐步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果品的提升,控产稳产。有了科技的“加持”,他的果园现在每亩产量都能达到3吨以上,且连年稳产,全红果率提高到30%以上,每亩效益达8000~9000元。

  创新技术服务模式

作为绥中县果树科技特派团团长,赵德英深觉责任重大,留得住人才才是帮助绥中果树“蜕变”的关键。

“要给果区培养不走的专家和技术员。”赵德英创新了“科技特派员+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强化与果农合作组织的合作与联系,重点对这些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服务和指导。她亲自扶持建立并签订技术协议的合作组织有13个。

为了给绥中县果农和基层农技人员传授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赵德英下田间,去地头,针对果农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累积举办技术骨干人员培训班34次,培训技术骨干学员达6120人次,开展其他类型果农技术培训156次,受训果农达到25000人次。

除此之外,赵德英还充分利用黑土地、农博士在线、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手段进行技术培训与服务,增加技术推广的覆盖面,让更多农民受益。(张晴丹)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