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刘盾 通讯员 连燕纯 王向岭)广东梅州市五华县岐岭镇黄塔村村民覃雪梅现在村里的百香果种植基地,有了份稳定的工作,每月收入约2800元。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底的6990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24044元,实现稳定脱贫。
覃雪梅家的发展变化,得益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黄塔村引进广东又一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集休闲旅游、采摘于一体的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该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每年为黄塔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80万元,为农户增加田租收益约10万元。
这只是广州铁职院充分发挥人才、智力集聚优势,精准实施“输血造血”帮扶举措的缩影。自2016年对口帮扶黄塔村起,学校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精准帮扶为导向,以构建脱贫长效机制为抓手,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出发点,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将黄塔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努力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歼灭战”,助力村民脱贫奔康。
地处革命老区的黄塔村距离县城、岐岭镇50公里、25公里,是省定贫困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种植水稻。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约7525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8000元。经精准识别,2015年黄塔村新时期建档立卡贫困户为60户226人,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900元。
“村里的主干道路原是狭窄的泥路,路旁全是竹子,村里基本没有公共基础设施。”广州铁职院驻黄塔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江富强介绍说,黄塔村干部原在破旧的村委办公楼办公,开会时因桌椅不够有些人站着开会。
宽敞开阔的文化广场、干净平坦的道路,全新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整洁的卫生站……黄塔村的村容村貌与文化内涵正不断提升。为让黄塔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广州铁职院聚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各类筹集资金共298.56万元,启动了卫生站、公共服务站等25个项目。其中,黄塔村完成的自来水工程建设民生项目,解决村民一百多年来喝不上放心水的困扰。
黄塔村拥有6000多亩山地、湖泊等资源,如何把青山绿水变为乡亲的脱贫聚宝盆?2019年,广州铁职院引进五华县山强种养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黄塔村弃荒地建设蛋鸭养殖示范基地。合作社与相关公司根据市场走向,定点保底回收养殖户的全部产品,使签约养殖户没有销路之愁。村集体每年还能从基地中获得7%的分红。
“产业帮扶是造血帮扶,要把扶贫产业做精做大,打造产业富民工程,吸引贫困户参与帮扶产业项目,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贫困户返贫。”广州铁职院党委书记张竹筠介绍说,学校组织专家团队对黄塔村产业发展把脉开方,联合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等运作模式,因地制宜打造百香果、香菇、蛋鸭等产业基地,让村民增产又增收。
产业成了黄塔村脱贫的摇钱树。香菇等三大扶贫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15万元收入,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增加每人500元的分红收益,实现贫困户100%有扶贫产业的帮扶带动。
为帮黄塔村好产品卖出好价格,广州铁职院创业团队为百香果、鸭蛋进行包装设计,并建立网络宣传与销售平台等。“电商作为新兴业态,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据广州铁职院校长马仁听介绍,为帮黄塔村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学校创新探索,运用新载体、新手段、新渠道,组织农户参加展销会、开展农产品体验活动、搭建电商平台等,促进农产品增值、村民增收。2019年至今,学校通过电商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帮助黄塔村销售约15万元扶贫产品。
在广州铁职院扶贫工作队鼓励帮扶及专家培训指导下,黄塔村村民张展辉扩大了种植养殖规模,集约了10亩摞荒的土地,开展玉米、五华高山红薯种植。通过勤奋劳动,他走上脱贫致富路,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底的5057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16886元,增长率为233.9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广州铁职院着力激发村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学校准确甄别贫困户,深入调查研究,实施“一户一策”帮扶措施,鼓励劳动致富。学校发挥技能培训等专长,主动联系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等,到黄塔村开展有针对性的通用培训,提高村民的劳动技能。同时,重视教育扶贫。在扶贫工作队鼓励支持下,巫佳月的家长坚定了让她读书的信念。2019年,巫佳月考上广州铁职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订单式培养,她已与前海煦逸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签订就业协议,点亮家里致富奔康新希望。
教育精准扶贫“拔穷根”。近年来,广州铁职院根据黄塔小学教育发展需求,精准施策,共投入30万元,改善硬件建设,给黄塔小学师生们提供具有良好软硬件配套的学习环境。学校还多方开拓渠道,解决黄塔小学师资不足困境。
广州铁职院精准扶贫出真招见实效,黄塔村成为岐岭镇唯一提前1年完成贫困户稳定脱贫退出及贫困村成功退出目标的村庄。在岐岭镇2019年度扶贫工作考核评分和综合考核中,黄塔村获第1名、2名的好成绩。黄塔村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2019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1万元,增长率为2525%;58户贫困户225人全部脱贫,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74元,增长率为317.28%。
作者:刘盾 连燕纯 王向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