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北京市90多万中小学生返校,教委建议让学生多用纸和笔

2020-09-05

8月31日到9月6日一周是北京市学生返校的高峰,平均每天可能返校大约在4万人到5万人。截至9月1日,全市已有90多万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返校。

尽量多给学生摘口罩时间

为做好防疫工作,目前北京市要求中小学在教室上课也需戴口罩。而家长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生能够不戴口罩上课。对此,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从8月中旬发布开学时间安排和防疫指南时,这个问题就引起了全社会包括家长在内的广泛的关注。

“当时我们特别强调北京的特殊性,比如说教育行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孩子们进入学校以后会有较长的聚集时间,相应的防控措施还需更严一些。”李奕分析说,再加上8月底以来北京天气明显转凉,气温的变化也使得秋季感冒等一系列原有传染病具有爆发的可能性,因此就需要加强学生戴口罩的安排。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从早8点一直待到下午3点、4点放学,学生在校期间都需要戴着口罩呢?

李奕表示,在整体的制度安排和防御措施上,北京市要求进入校园的干部教师、所有的职员和学生都要戴口罩,但是学生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是可以摘掉口罩的。学校也会安排大课间、课间操、体育课等,尽量让孩子下楼出门摘下口罩去活动。

“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学之后,所有的校长和老师都特别关注两点,一个是要按照防疫的要求,一定要让孩子注意戴口罩。另一点就是在管理上,努力设计一些让孩子摘口罩的时间,比如原来课间10分钟,通过适当压缩课时、调整安排,变成15分钟或者20分钟大课间,让孩子能够走出户外,摘下口罩放松一下。”李奕说。

上学带好小记事本,一笔一划记作业;老师少留线上作业,减少微信布置作业……新学期,本市部分中小学重提“用笔沟通”,期望将经历了长期居家线上学习的学生“拽”回线下。李奕建议教师、家长,倡导孩子更多使用纸和笔,每日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保证运动量,保护好视力。

学生的成长是需要提供有效的教育供给。李奕表示,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更加关注有效的供给,也就是如何让学生愿意去学习去消费,并且将学习成果固化在自己身上。教育供给的核心不是供给的方式,而是供给的内容的适切程度。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年龄小,更加需要面对面的教学,并且要区分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和内容,需要老师判断适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校园内部实行单元式管理

进入秋冬季之后,一些除新冠肺炎之外的呼吸道疾病也随时有可能会发生。

对此市教委又有哪些预案,对各个学校有什么要求呢?李奕表示,从春季以来的几次试开学,北京市已分学段出台了几个版本的大、中、小、幼防疫指南和开学检查标准。本次开学相关指导性文件已经是第三版了,第三版文件特别强调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一些防控和管理措施。当前跟春季试开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春季试开学时北京市是疫情防控应急响应为二级,社会上其他领域还有病例和阳性患者存在,存在一定的风险。

李奕强调,开学后的疫情防控重在校门口第一道关,重在发现体温异常者之后的迅速处理。“当前北京新冠肺炎患者数量已经清零,疫情防控响应级别已降为三级,我们关注的是学校在原有防控和管理体系下,采取哪些管理的办法确保集中返校之后师生的健康和安全。”李奕说。他表示,市级举措中有一项最突出,即校园内部的单元式管理方法。

所谓“单元式”就是尽可能地把孩子的活动范围限定在一定的单元范围之内,比如在本班,高校可能还有在本宿舍或者本专业、本实验室,同时确保对学生一天的活动路径、接触人员等有设计有控制,一旦出现问题可排查。不一定针对新冠肺炎,还有秋季流感、诺如病毒等。“单元式管理方法”是对过去相关防范举措的进一步完善,为各学校提供了一个新学年的基本防控模式。

李奕进一步指出,在第三版防御指南当中,对中小学有更加严格的管理,比如对学校线下活动的规模有限制,更多倡导的是开展班级活动,最大不会超过年级活动的范围,跨年级甚至全校的活动,如文艺汇演等,按照今年第三版的防疫指南是不允许再举行的。所以,今年的开学典礼很多学校都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不再是全校同学站坐在礼堂,而是站在操场上举行。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