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云南:杏子山Ⅰ级高风险隧道贯通 大临铁路可望年内建成

2020-09-10

张伟明 李立国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经过建设者1700多天的艰苦奋战,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铁路通道——云南大(理)临(沧)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杏子山隧道9月10日顺利贯通。至此,大临铁路35座隧道全部安全贯通,全线预计年内建成。

杏子山隧道,是全线Ⅰ级高风险隧道,被国内专家称为“世界级地质博物馆”;最大变形达2米,由于挤压太大,高强度工字钢架直接被扭曲;先后发生突水11次,最大涌水量达每天8.8万方,涌泥6次,涌泥量达2000多方;不足9公里长的隧道,建设者仅施工便道就修了100余公里……

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杏子山隧道,建设的每一步,都充满艰难于挑战。

这座全长8.9公里的隧道,穿越横断山脉无量山的5条大断层、1处背斜,属于构造复杂的“滇西红层”地质,围岩主要以炭质板岩、片岩、泥岩为主,并伴有高地温、富水等不良地质,是全线Ⅰ级高风险隧道,被国内专家称为“世界级地质博物馆”。

“隧道内的炭质板岩被称为‘地质癌细胞’,开挖后遇水及风化围岩大部分呈流塑状,像煤渣、淤泥一样流出,洞身开挖垂直和水平变形既快又大,初期支护急剧变形、开裂掉块,最大变形达2米,由于挤压太大,高强度工字钢架直接被扭曲,给施工组织带来了极大挑战。”中铁十二局大临铁路项目部工区经理周建勇说。

2015年12月底开工建设以来,为破解施工难题,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滇西铁路建设指挥部组织参建各方,邀请国内隧道专家现场会诊,反复论证,寻找最佳施工方案,并将杏子山隧道作为实施软弱围岩快速化施工管理的试点,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创新管理模式,确保了软岩隧道快速安全施工。

除了软弱大变形,高温、富水等不良地质也困扰着隧道施工。隧道先后发生突水11次,最大涌水量达每天8.8万方,涌泥6次,涌泥量达2000多方,洞内达40摄氏度以上,极大增加了施工难度。

中铁十二局大临铁路项目部工区经理黄诒宝告诉记者,这种地质情况只有这里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边干边摸索,针对有毒气体加大通风量,然后请专业的人员进行检测,再三确认安全才能作业。通过这几年的探索,为建设此类隧道积累了经验。

据了解,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对掌子面前方富水区进行预判,科学分析围岩发育情况,针对隧道内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际,配置了大功率抽风机,加快隧道内空气循环速度,降低洞内环境温度,将新鲜空气压入掌子面,把有毒气体进行稀释,空气达到标准后组织施工作业,确保了隧道安全贯通。

“杏子山隧道的贯通,标志着大临铁路站前工程接近尾声,为全线按期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线土石方工程已全部完成,桥梁、隧道工程已完成98%以上,铺轨架梁、房建、四电工程施工正全力推进。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滇西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马建华说,大临铁路建成开通后,毗邻缅甸的云南省临沧市将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黄诒宝说。

由于地势险峻,铁路建设可借用道路甚少,不足9公里长的隧道,建设者仅施工便道就修了100余公里,施工便道、钢构厂、员工住地都是“削山造地”。

铁路建设者不畏艰难、顽强拼搏,与神秘的无量山展开了一场场艰难而精彩的博弈,桥隧相连、穿山越岭,天堑变通途指日可待。

大临铁路从大理站引出,经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南涧县,跨越澜沧江后经凤庆县、云县至临沧市临翔区,全长202公里,桥隧比为87%,是完善我国西南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边、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通道。

(本文图片均由王一翔拍摄提供)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