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栖记忆】时光荏苒,陶行知先生的故事依旧闪闪发光……

Image 2020-09-10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学生不应该专读书,

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9月10日,是我国第36个教师节

说起栖霞、南京乃至中国的教育史

总有一个无法绕过的光辉名字——

他出身书香世家,学富五车

他赴美留学,学贯中西

他放弃高薪光鲜的大学教授职位

只为让更多的平民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他就是“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被郭沫若盛赞:

“二千年前孔仲尼,

二千年后陶行知”的民国教育家

陶行知

陶行知与育才学校儿童在一起

“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

行知先生原名文浚

因崇拜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

故取名“知行”

43岁时,他发表《行知行》一文

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遂改名为陶行知

1891年,陶行知出生在安徽歙县

这里是出了名的“崇师重教”

——虽然山地纵横,却书院林立

素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传统

其父陶位朝

初经商,后务农,再教书

始终爱好诗文

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耕读才人”

在父亲和乡贤、老师们的耳濡目染、尽心辅导下

陶行知汲取了大量传统文化“养分”

二十世纪初,中国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变局”

山河破碎,国力羸弱,内外交困

青年陶行知意识到

“我是一个中国人,

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

为此,他学过医,但因受教会歧视,愤而退学

他从过军,参加了辛亥革命的地方武装暴动

甚至当了半年的徽州府议会秘书

但一切的努力,最终都只能无疾而终

军队的迂腐陈弊

政客的贪婪算计

以及“沉默的大多数”的冷漠、麻木

让陶行知一次次受到打击

1909年,陶行知考入南京汇文书院

又转入金陵大学文科

在南京,他终于找到了人生的前行方向:

“人民贫,非教育莫之高之;

人民愚,非教育莫之智之;

党见,非教育不除;

精忠,非教育不出。”

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旧影

在金陵大学求学期间

陶行知的文理科成绩非常均衡

经常帮助同学解答疑难问题

是师生眼中的“学术之星”

1913年夏,他在全校考试中名列总分第一

获江苏省教育司奖励

1914年,陶行知大学毕业

怀揣“教育开发民智”的梦想

他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

前往遥远的大洋彼岸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

在美期间,他拜于大教育家杜威、孟禄门下

构建了完整的教育学知识体系

陶行知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留影

1917年,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陶行知

突然决定提前回国

尽管陶行知的导师和同学

对此百般不解

但陶行知却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他的选择绝非是一时冲动——

原来,前不久

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国内的“英雄帖”

信中,介绍了国内的时局

袁世凯已死,共和重兴,新教育被提上日程

陶行知知道,"教育救国"的梦想也许不再遥远

为此,他一天也等不了了!

归国后的陶行知

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和国立东南大学任教

他将西方教育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合一”等教育理念

时至今日,这些教育理念

仍有着无穷无尽的后世遗泽

东南大学一瞥

教育史上光辉一页

1927年,为更好地推进平民教育

实现其“要使全国人民都受到教育”的崇高理想

陶行知决心从城市走向农村

来到栖霞区晓庄附近的劳山脚下

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试验乡村师范

——晓庄师范

也由此,掀开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光辉一页

陶行知手迹《民之所好》

经过前期筹备

陶行知在全国报章杂志上

登载了内容极为新颖的招生广告:

“凡初中、高中、大学程度的学生

有农事或土木工经验

有相当程度并愿与农民同甘苦

有志于增进农民生产力

发展农民自治力的在职教师

均可报名参加

倘有志兴办乡村小学

为预备师资而选择合格学生保送来校学习

则尤所欢迎”

短短一百字

晓庄师范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览无余

创办之初的晓庄师范学校

学校开创之初困难重重

在开学的那天

陶行知和几百个学生、几千名老乡

在一个空旷的黄泥地上

举行了简朴却隆重的开学典礼

在蔚蓝的天空下

陶行知向同学、向老乡报告了

学校的筹备经过、办学宗旨、将来计划

没有房舍,缺少资金

陶行知毅然脱去身上的西服

与师生们同劳作,同吃住,同学习

“手把个锄头锄野草呀,

锄去了野草好长苗呀”

这首近乎大白话的“锄头歌舞”

不仅饱含着晓庄师生的生命体验

更成为了晓庄精神的“文化图腾”

陶行知在哥伦比亚大学时与胡适等人留影

此外,陶行知还凭借自己良好的人缘与口碑

广邀“朋友圈”中的大咖前往学校授课

这其中包括前北大校长蔡元培

教育家赵叔愚等“民国大先生”

一时间,“晓庄”这个本不起眼的学堂

成为了中国教育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晓庄师范时期的陶行知

当时的人们对晓庄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们一致认为,晓庄师范培养的学生具有:

“健强的体魄,农夫的身手,

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以及改造社会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

晓庄师范学校中也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共产党人

他们在学生中秘密建立了中共党支部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截至1930年初

校内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共有三十余人

占全校学生数超过15%

理想终转化为现实

1946年7月25日

一生为教育、民主事业奔波的

陶行知先生因积劳成疾

突发脑溢血去世

时年55岁

消息传来,举国悲痛

宋庆龄为其写下四个大字“万世师表”

毛泽东写下的挽词则是:

“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这,是对一个教育工作者一生的最高评价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先生已逝,但93年来

他的精神、他的理念

却始终在栖霞这片热土上薪火传承、发扬光大

风景如画的仙林大学城

早已成为江苏乃至全国重要的高等教育集聚区

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分布其中

这里有优美的环境

氛围良好的图书馆

林立的教学楼

无数渴求知识的莘莘学子

在这里扬帆起航,乘风逐梦

此外,栖霞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优化教育布局、增加学位供给

“十三五”期间

共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小学幼儿园38所

2020年秋季,新开办中小学幼儿园13所

不断满足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

铃声响起,学生们沉浸在浓浓书香之中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坐满了青春活泼的身影

他们或托腮沉思,或奋笔疾书

随着老师的讲解思绪飞扬……

春风走过,大地知道

透过历史篝火的余烬

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听到

陶行知先生思想的声音

而先生的理想追求

早已在栖霞转化成美好的现实图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