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玉兔二号揭示月背着陆点小天体撞击历史

Image 2020-09-13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邱晨辉)记者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我国科研人员日前对玉兔二号前3个月昼探测数据开展研究,获得月球背面着陆区月壤和浅层结构的重要发现和认识,揭示了着陆点小天体撞击历史。相关成果论文已于前不久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上发表。

此前,科学家已经了解,小天体撞击是地球早期演化的重要驱动力,但长期地质构造活动抹除了其早期演化的大部分痕迹,因此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历史十分困难,而月球上较好地保留了这些记录。

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及澳门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研究团队,就此对玉兔二号前3个月昼的雷达探测数据开展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玉兔二号探测的月表物质,并不是充填冯·卡门撞击坑底的玄武岩,而来自芬森撞击坑。同时,玉兔二号雷达剖面还揭示了着陆区经历过多次撞击事件溅射物的堆积和玄武岩浆的喷发充填。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杨挺介绍,月球的浅层结构记录了大型撞击事件和岩浆喷发的次数、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时空关系。月表的撞击坑以及撞击坑溅射物的堆积剖面,较完整地记录了地-月空间的小天体撞击历史。

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月球车随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迄今,嫦娥四号任务已创造多个世界第一:第一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探测;第一次利用运行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中继通信卫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连续可靠中继通信;第一次在月球背面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填补了世界月球科学探测领域多项空白。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