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法律科技大会:法律与科技融合,打造没有围墙的法院

2020-09-13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代小佩

“科技改变世界,疫情期间,更是感受到了科技为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北京华宇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学在9月13日举行的法律科技大会上介绍,今年年初,"云间"互联网庭审推出后,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庭超过36万次,为全国各级法院疫情期间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很大帮助。

“法律与科技的创新融合正在掀起一场全面的变革,将极大重塑法律领域一个新的格局。”司法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姚雄森在会上表示,“面对法律与科技这个时代命题,司法行政行业的选择是主动应变、思变、求变。”

一年来,法律与科技融合硕果累累。比如,人民法院司法链平台顺利落地、智慧检务进入4.0时代、覆盖全国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完成、人工智能在法律合同审查等场景中取得突破。“法律与科技的融合让我们看到了科技持续助力法治中国建设的美好蓝图。”邵学说。

开放互联,法律与科技共舞

与会专家指出,提高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离不开法律和科技的融合。

在技术赋能下,线上法律咨询、线上律所、线上工作和线上调解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不见面的法律服务,科技信息化手段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对此,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无讼科技创始人蒋勇颇有感触,“作为律师感同身受,疫情期间如果不是线上开庭这套体系的支持,我想我们今年上半年律师费会颗粒无收,因为案子结不了案,我们就收不到律师费。”

蒋勇表示,一批批法律科技创新企业的努力,使得律师这个古老而又传统的行业能够在今天跟上互联网、大数据的脚步。他提出,要继续加深开放互联,构建“大司法社区”。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蒋勇认为,连接的必要条件就是开放,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领域创造了开放的典范。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宣布,中国裁判文书网文书总量突破1亿篇,访问总量近480亿次。“最高人民法院法创造的三大司法平台也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中国开放的程度已经世界领先。”

开放之后何去何从呢?

蒋勇认为,开放之后就是互联。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也提出,要推进全面互联互通,人民法院与检察机关、刑罚执行机关之间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要互通案件信息,实现网上协同共享,避免各部门成为彼此分离的“信息孤岛”。

数据流动,打造没有围墙的法院

“互联的本质应该是数据的流动。”在蒋勇看来,数据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今天最宝贵的财富。从法律数据的主体来看,法院、公安、律师以及当事人之间的数据如果能够互通,数据就可以不再被重复地制造,而能够被共同利用。

华为中国云与计算CTO肖苡也提到了数据流动对司法领域的重要性。她表示,智慧司法、智慧警务、智慧监狱这些关键的信息系统建设要真正实现智慧化,必须要数据。”

肖苡认为,云和平台是血管。“数据因为有了平台,开始像血液一样流动,当它流动到各个地方的时候,出现了要求各个业务领域协同的要求。”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指出,政府和企业需要携手促进数据产业发展。薛澜称,在此过程中,完善数据所有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保护个人隐私十分重要。肖苡认为,法务数据体系的可信问题不可忽视,这有待区块链等技术解决。

蒋勇提出,用科技为法律赋能,打破法官、当事人、律师之间的沟通壁垒,促成诉讼参与各方增进理解、共同推进案件公正高效的解决,实际上就是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法院。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