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烫手山芋”成功逆袭 宁波雪龙创新之“风”正盛

2020-09-18

雪龙集团生产的离合器风扇总成毛坯件 洪恒飞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畅想公司前行之路,74岁的贺财霖眼中有光。

2020年,对贺财霖及雪龙集团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公司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推进实施,其推出的发动机冷却风扇系统凭降低汽车油耗6%的优势,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经过24年长跑,宁波雪龙集团有限公司从原本濒临破产的镇办风扇厂发展至如今拥有200余家客户、公司发动机冷却风扇总成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小学教师出身、有着5次创业经历的贺财霖在企业创新路上的脚步未曾停滞。

“阳春三月,复工复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北仑考察,我们倍感振奋。”贺财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通过几番产品迭代、坚守民族品牌,经浙江省经信委认定,公司于2017年荣获浙江省“隐形冠军”之称,正争取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使出浑身解数 开启艰难的第五次创业

1981年,向亲友筹借1300元启动资金,经营校办纸品橡胶厂一年多后,35岁的贺财霖取得了一年盈利1.6万元的成绩。

这使得初涉商界的他在当地小有名气,经营才能被乡镇干部进一步挖掘,其后相继经营了3家企业。这位曾因贫苦而半路辍学的宁波青年,完成了从教师到企业家的身份转变。

1996年,浙江北仑一大批汽配模具企业纷纷崛起,已是半百之年的贺财霖却要先面对一块“烫手山芋”——连续3年亏损、两次更换厂长、欠贷195万元的霞浦镇镇办企业北仑汽车塑料风扇厂亟待一位新厂长扭转盈亏。同年,贺财霖经营12年的礁碶电配厂年销售额已达160万元,这足以使他风平浪静地度过余生。

“当时风扇厂每个月亏损5万元,穷得揭不开锅。镇领导找了我很多次,大批工人也想上岗养家。我就想,这个厂也不是不可挽救。”被创业者精神支配的贺财霖决定接手旧厂,并分析出亏损的主因是经营不善,而非技术不足。

“贺厂长发动全厂,想方设法从小地方抠出大钱来。”一位资深员工回忆道,原先制造风扇,铁板由外协厂加工,加工费每块2毛5,废料也归外协厂所有。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他出资9.6万元购进一台160T的旧冲床,把所有铁板业务拉了回来,加工费每块降到几分钱,废料也归厂里。

正是凭着这股“锱铢必较”的劲头,加之用以物抵债等方式追讨债务、畅通现金流,与客户积极沟通从而稳定市场,贺财霖使得企业第一年就实现盈利13万元,雪龙集团就此起步。

定个“大目标” 以研发支撑品牌

在贺财霖心中,第一年的小胜并不足以激起太大的波澜。

当时国内商用车使用的主要是进口的尼龙风扇和国产金属风扇。这个刚起死回生的小企业自加压力,定下了实现尼龙风扇国产化替代的“大目标”。

“产品性能到底如何,发言权在客户那儿。”贺财霖说,成功开发国内首台改性尼龙风扇后,他们将这批新产品免费试装多个汽车厂和发动机,让用户在使用中与进口风扇和国产金属风扇进行性能对比和耐久性考核。

这次大胆试验使得公司口碑迅速在业界传开,被各汽车厂、发动机厂所认可,并成为配套的供应商。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雪龙集团成功掌握尼龙材料改性专利技术,自制的尼龙风扇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实现了“以塑代钢”的产品布局。

2005年,发电机冷却风扇销量已是全球第四、国内第一的雪龙集团,引起了国外某投资控股公司的注意。对方希望以高出市场价数倍的价格买下雪龙品牌,但耗时一个月也没能动摇贺财霖的想法。

“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本就不占优势,我们希望做好民族品牌,走在高新技术企业前列,以更好的姿态开放合作。”贺财霖说,公司还在国内同行业中建立了首家检测风扇产品性能的实验室,逐步从单一研发、制造汽车塑料冷却风扇产品形成向总机厂系列化、总成化、集成化的供货能力。

“从最初台湾的专业厂商到后来的华南理工、浙大等知名院校,得益于产学研合作,雪龙的科研朋友圈越来越大。”贺财霖表示,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3.65亿元,每年投入不少于销售收入的4%作为研发经费。近3年完成的自主研发及同步研发项目合计超过200项,形成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格局。

“浙江已将汽车产业列为重点培育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名单。我们将抓住这一契机,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让中国雪龙这一品牌更为世界所熟知。”贺财霖说。

(记者 江 耘)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