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提升原创能力,推进国际合作——国外媒体和专家关注中国开放创新理念|今日视点

2020-09-23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阿舍·科亨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抗击新冠疫情离不开国际合作,国际社会在公共卫生领域开展合作对于抗击疫情非常重要。此外,以色列和中国正不断加强创新合作,希伯来大学期待与中国高校进一步拓展合作。图为在位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医学院,两名来自中国的博士后在实验室里工作。 
新华社记者 陈文仙 摄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张佳欣

9月11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及更长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各国媒体和国外专家对此高度关注,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多角度报道。

深入发展科技、培养人才获认同

巴基斯坦《技术时报》9月12日消息强调了中国将继续发展科学技术。报道客观传达了中方的展望,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报道同时关注了中方在科学家座谈会有关科技人才培养的讲话,再次强调了“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以及“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这一论断。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13日消息则关注中国在当前形势下的科技发展目标,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中国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报道也关注了中国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并再次强调了中国未来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为海外科学家在华工作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

据马来西亚《星报》9月14日报道,科学家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上周五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讲话内容精辟、鼓舞人心、富有启迪性。中国科学界将努力推动基础科学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适应国家需要的原创性突破和创新。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众望所归

国际科技合作是大势所趋,而一批外国专家对中国科技发展与进步早有切身体会,并表达了未来与中国开展科技合作的热忱期待之情。

此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诺奖得主保罗·纳斯爵士认为,“科学有共同的语言,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对科技发展非常重要,是促进国与国之间友好交往的重要手段。”

欧盟驻华代表团科技参赞魏立国曾在本报发表署名文章表示:“中国在科技创新各个领域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发展。”他期待欧盟未来与中国在“欧洲地平线”框架计划内,开展更多科技创新合作。

据欧盟委员会官网日前消息称,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韦斯塔格在中欧数字领域高层对话上表示,欧盟和中国都将在定义全球技术发展方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科教领域负责人亚历山大·吉特科夫表示,两国高校开展的合作项目将不断增多,也将“带来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和互惠互利”。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以色列著名医学专家莫瑞斯·托帕兹表示:“医学领域具有独特的多样性,对中以两国同行来说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