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论”盛行,贫困山区的孩子,连人生下半场都拼不了
读书也许很辛苦,但那是改变命运的最快途径,特别是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如果没有了高考,他们的命运又该如何去改变。
——阿柒
对于很多人而言,想必曾经都有过这样的疑惑:“读书真的有用吗?”
特别是近年来,很多农村地区都开始流行着“读书无用论”,尽管我们看到很多偏远山区的教育在逐渐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地方盛行着这种想法。
之前看过一条消息:一个男孩宁愿跳楼,也不愿意去读书。当老师问他为什么的时候,他说自己感觉读书没有希望,还不如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外出打工,最起码能风风光光回来。
曾经有人尝试过召集100名辍学青年进行短期职业培训,但最后只有不到50人前往,而开学之后不到3天,又有6人退出,这样反反复复下来,最终不到10人完成这项培训。
我们喊着“高考改变命运”,可在那些偏远山区,却依然存在着很多宁愿去打工也不愿去读书的孩子,尽管我们想否认,但这却实不争的事实。
读书、高考本是这些孩子改变命运的希望,但当我们真正去了解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去读书的原因时,却发现很多都是因为外界的原因。
辍学的孩子
很多辍学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他们都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其实不难发现他们辍学的原因大致分为三部分:家庭、同龄人、社会价值观。
我们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愿意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在偏远山区,很多父母对孩子上学这件事抱以质疑的态度,在他们看来孩子上学的投资是非常巨大的,与其让他们读书,倒不如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而且就算父母支持他们去读书,因为自己常年在外,孩子只能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而大部分老人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他们的观念比较老旧,和孩子交谈也处于一个断层状态。
如果说家庭的影响只是让孩子动摇,那么来自同龄人的诱惑就是让他们饱受煎熬。
很多孩子看着外出打工的同龄人过年回家,吃好穿好,把自己赚的钱补贴家用,而自己却依旧只能和家里要钱,这让他们的内心饱受煎熬和羡慕,甚怀疑自己读书是否真的有用,不少孩子往往因为这样而选择辍学。
最重要的是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一些不正的观点四处流传,而这些辍学的孩子,往往深受其害。在网上,有人大肆吹鼓读书没有用,大学生不值钱这些观念,这些孩子原本就已经动摇的内心,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也就真的认为读书没有用了。
前段时间,考上北大的留守女孩钟芳蓉一度上了热搜,人们为这个女孩欢呼,高喊着“寒门出贵子”,但在这件事的背后,我看到的却是更多留守儿童,他们或许没有像钟芳蓉一样明事理的家人,要为家里的生活发愁,没有强大的自制力。
钟芳蓉事件的出现只能成为极少数,而很多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涯,从初中就已经结束了。
不读书,穷人家的孩子,连人生下半场都拼不了
关于“读书有没有用”这个问题,阿柒想说的是:有读书和没读书的人生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特别是对于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而言,读书是改变命运最好的出路。
我们承认如今很多学历的含金量大不如前,专科无人问津、本科马马虎虎,只要名校生才能受到热烈欢迎,这确确实实是一个问题,一方面是大学生数量增多导致的,另一方面是太多大学的兴起。
但不可否认的是,就算存在着这些问题,读书依然是一个人通过成功最近的选择,高考对于寒门学子还是救命稻草。
在偏远山区大量学生辍学打工的背后,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为何会出现“读书无用论”这种观点,以及如何去改变人们的这种短见,还有怎样让大学生“值钱”起来。
很多大学生在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和物力之后,毕业只能找到一份月薪三、四千的工作,这让很多人觉得付出和投入相差甚远,但事实上我们要考虑的是未来,有读书和没读书的人,眼界并不能相提并论,读书代表的是有更多的可能性、有更多的机遇,就看你能不能抓住而已。
坦白讲,如今教育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事实,但这也无法否决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对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学生们来说尤其如此。接受高等教育,意味着他们可以选择离开故乡,并有能力从事一份不需出卖劳力、也能赚取薪水养活自己的工作。
对从小生长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工作或许太过平凡,有些无趣。但对家境贫寒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工作比像父母一样外出务工体面得多,这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人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高考、没有这张文凭,贫穷山区的孩子,连人生的下半场都拼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