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口“志智双扶”斩穷根 摘掉40多年的“贫困帽”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实习生 徐勇
今年2月,重庆市城口县以贫困发生率0.42%、群众满意度98.47%,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摘掉了戴在头上40多年的“贫困帽”。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脱贫1.1万户4.4万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6491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10404元。9月29日,在“重庆市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城口专场)”中,重庆城口这个至今仍是全市唯一不通高速公路的县,讲述了如何“志智双扶”脱贫攻坚的故事。
城口的村级公路。胡安琼/摄
志智扶持 加大人才培养带动区域发展
城口地处重庆市最北端,大巴山南麓腹心,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城口至今仍是全重庆市唯一不通高速公路的县。
“由于长期的贫困落后和大山阻隔,老百姓的山地意识、保守思想、陈腐观念、动力不足成了脱贫的最大阻力,也是返贫的最大风险。”城口县委书记阚吉林阚吉林表示,为了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结合城口实际,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把相结合,持之以恒推进“六进六扶”。
阚吉林介绍,城口县有6.3万人常年外出务工,大多从事重体力劳动,缺乏一技之长。对此,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1户1人1技”工程,开展实用技能培训2.5万人次,确保了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门实用技能,取得了扶技能、带产业、稳就业、增收入、促健康、兴乡村多重效益。
城口县北屏乡太平扶贫产业基地。 胡安琼/摄
人才欠缺给城口脱贫带来了极大困扰,城口通过“建机制、抓引进、重培育、搭平台”,探索符合边远地区人才发展规律有力措施,化解“人才之渴”。对此,城口县采取干部顶、专家带、项目育的方式,选派223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乡镇进村社,多种方式引进各领域专家型紧缺人才462名。加大政策扶持和激励保障措施,大力发展“归雁经济”,打造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2个,吸引42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实施“人才回引计划”,引进各类优秀人才60人、创业团队12个。
同时,培育创业孵化基地3个、农民田间学校17所、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7个、培育脱贫致富带头人342人、新型职业农民3100余人,带动2441户贫困户致富。
此外,脱贫攻坚之初城口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比例达到了39%。城口县因此还加大力度进行环境与医疗改革建设。城口县实施了改房、改沟、改厨、改厕、改圈、改院2.35万户。
“城口曾经是全重庆市唯一没有主任医师、唯一没有核磁共振等大型设备、唯一没有二甲医院、唯一没有民营医院的县。”城口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宗林黄宗林介绍,为此,城口县累计投入5.3亿元,改扩建县人民医院,改造11个薄弱乡镇卫生院,完成125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同时,还发展引进了一批民营医院并且建立了“医联体”,让城口县域内就诊已经从75%上升到了将近97%。
城口县岚天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城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带动 盘活农业林业资源推动“三业”发展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城口地貌的真实写照,75%左右农业用地是25度以上坡耕地,且多为零星破碎的“巴掌田”“鸡窝地”,素有之称,农业生产自然禀赋差,产业规模小而散。如何帮助当地发展?对此城口践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从发展产业、鼓励创业、帮助就业着手,唤醒沉睡资源、盘活闲置资源、引入外部资源,将“生态”“人才”“资金”资源要素优化重组,推动“产业、就业、创业”三业融合共进。
据了解,城口构建了“山上中药材、林下山地鸡,坡上核桃树、百花中蜂蜜,香菌巴掌田、杂粮鸡窝地,火炕老腊肉、冷水生态鱼”的山地特色农业格局,过“基地+企业+贫困户+产业”带贫益贫模式,7大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基地支撑、集体经济参与,协调引进了金科集团、包黑子等龙头企业,打造了“城口提绳儿”“寻味沿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成了“秦巴韵生活馆”电商服务体系,成功培育了以笋竹、食用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现在城口90%的贫困户发展起农业产业,产业规模已经是2015年的1.6倍。
村民正在采摘食用菌。周健/摄
“城口县林地面积有450多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黄宗林表示,城口县借助这个优势探索形成了“林中挂果、林间养蜂、林下养鸡、林地种药”的立体复合型林业产业模式,逐步找准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
同时,城口还加大了对林业资源价值的转化的力度。据了解,重庆市林投公司正在与城口共同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预计今年底可以完成50多万亩的林地经营权收储任务,这可以持续每年增加项目区的农户林地流转费用大概在2000万元以上,解决3000多人就业问题,新增收入2000多万元,新增林木的采伐分红收入150多万。
黄宗林表示,这是一个创新,在全重庆市是第一例。全县有60%以上的农民可以享受四项以上的林业收入的覆盖,实现了稳定的靠林增收。
群众在非遗工坊学习夏布制作。城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发展旅游 让“穷沟沟”吃上“旅游饭”
“现在城口已经建设农村公路2747公里,农村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并加大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城口的绿水青山为老百姓真正带来金山银山。”阚吉林介绍,城口有7300户农户从事乡村旅游,岚天岚溪村、东安兴田村、河鱼平溪村等“穷沟沟”吃上了“旅游饭”。
据了解,随着交通的发展,城口的自然资源被发掘,让旅游也成为老百姓致富的一个主导产业,年产值超过了20个亿。无论是城口一般的农民或者贫困户,有条件的都办起了森林人家,形成产业链条。
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城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城口县周溪乡凉风村平均海拔1700米,是典型的高寒深石山区.因为交通的发展,当地优质高山竹笋成了当地农户致富的宝,而且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终止药材,全村的人均收入,从2014年底的4800元提高到2019年底的10500元。村党支部书记伍东说,城口的高速2022年通车,渝西高铁今年就要动工,村民们都觉得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城口,不能浪费了当地的好风光,决定一起发展乡村旅游,将有条件的易地搬迁农户发展成为大巴山森林人家业主,为旅游发展打下基础,让这个穷山沟也吃上“风光饭”。
黄宗林介绍,城口目前规划了两个5A景区,15个高端旅游民宿片区。两个5A景区分别是亢谷景区和九重山景区。15个高端旅游民宿片区计划每年推出两到三个,大巴山森林人家品牌现在已经发展到了20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