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未止 政府工作报告提这些特殊举措“渡难关”|政解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天(5月22日)上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报告因疫情影响推迟了2个多月发布。
疫情暴发至今,我国陆续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但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国内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量针对疫情的特殊举措,帮助各行各业渡过难关。
财政政策
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 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李克强提出今年的目标,“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报告提出了一些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
报告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低于此前市场上3万亿的预期。《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今天介绍,抗疫特别国债是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手段,有3000亿直接用于地方抗疫支出,由中央还本付息,还有7000亿元由中央转给地方使用,由地方还本付息。
孙国君表示,抗疫特别国债整体规模是合适的。
市场主体纾困
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 多项优惠举措延期至明年
“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报告指出。
针对企业,第一条纾困举措是减税降费。
报告提出,今年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
另外,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报告提到。
第二条举措是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报告提出,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
第三条是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为保市场主体, 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民生兜底
用好抗疫特别国债 加大疫苗、药物研发投入
“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报告指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报告中前所未有地39次提及就业。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保居民就业也成为“六稳”之首。
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报告指出,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
着眼长远,报告提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后续思路: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同时,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
报告明确,今年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给予扶持。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08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下降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2.5%。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及,要推动消费回升,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报告还特别提出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运转,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