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检察机关批捕“保护伞”790人 同比上升127%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6月2日消息,2020年6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2019年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权责透明,推动用权公开,完善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的重要体现,更是深化两会宣传、进一步解读最高检工作报告内容的重要举措。针对全年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情况,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董桂文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去年10月份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公布了2019年前三季度和2020年第一季度的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这次又公布了2019年全年的数据,是出于什么考虑?
董桂文:去年10月份,最高检首次按季度公开发布了主要检察办案数据,今年4月份,最高检又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主要检察办案数据,社会各界普遍给予积极响应,纷纷给检察机关的大胆创新、敢于以公开促公正的做法点赞,新闻媒体作了广泛报道,这是对我们的激励,也是鞭策。今后,最高检对外公布季度、半年度、全年主要检察办案数据将成为常态。5月25日,张军检察长向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作了最高检工作报告,这次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本身就是对全国检察业务数据的最权威的发布,我们这里公布的2019年全年主要检察业务数据与张军检察长报告中提到的数据总体上是一致的,同时在具体项目、分类上比报告中的数据更具体、更细化。这是因为工作报告的篇幅有限,只能结合报告内容、选取最能体现检察工作的部分数据,而按季度公布数据,是一种常态化的公布方式,目的是让全社会对各个时期的检察工作能有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其每次公布的项目相对较为固定,在项目选取上也相对更加全面、更为细化。
记者:张军检察长的报告中讲到了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内容,其中也重点讲了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情况。2019年是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第二年,从数据上看有什么新变化,黑恶犯罪主要集中在哪些罪名?
董桂文:2019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承前启后转段的关键年。全国检察机关严格按照最高检提出的“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的要求,牢牢把握“深挖根治”目标,以更高政治站位、更远战略眼光推进专项斗争持续深化,大量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全年共起诉涉黑犯罪30547人、涉恶犯罪67689人,同比分别上升194.8%和33.2%,比较集中的罪名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共起诉24144人,同比上升196.4%;寻衅滋事罪,起诉涉黑恶犯罪21546人,同比上升51.1%;敲诈勒索罪,起诉涉黑恶犯罪9333人,同比上升68%,上述三罪合计占黑恶犯罪总人数的近六成。
另外,全国检察机关始终把“破网打伞”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批捕黑恶势力保护伞790人,同比上升127%;起诉1385人,同比上升295.7%。
记者:2019年在服务保障“三大攻坚战”方面,检察机关有哪些新成效?
董桂文:精准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是检察机关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任务。一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围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积极投入重大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专项行动,重点惩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犯罪,全力为金融安全护航。全年对危害金融安全类犯罪批捕29405人,起诉40178人,同比分别上升30.8%、25.3%;对涉“套路贷”“校园贷”“以非法手段催收民间借贷”犯罪批捕7507人,起诉9178人,同比分别下降33.3%、上升24.5%。围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决惩治扶贫领域腐败犯罪,全力为脱贫攻坚助力。全年对涉及扶贫资金和其他影响扶贫工作犯罪批准逮捕2839人,起诉6225人,同比分别上升170.1%、171.7%。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充分发挥“四大检察”尤其是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全力为美丽中国添彩。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批捕19462人,起诉50800人,同比分别上升28.9%、20.4%,其中对涉及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的犯罪批捕4074人,起诉8099人,同比分别下降9.9%、上升25.4%;立案办理生态环境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69236件,同比上升16.7%。
记者:在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方面,检察机关有哪些办案数据能够体现?
董桂文: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调整、完善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部署。2019年,最高检与长江经济带11省市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最高检统筹研究出台《关于办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资源案件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推动建立“上管一段”等流域治理检察机制,有效提高了长江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水平。11省市检察机关建立了多个跨省域、地域检察机关协作工作机制,加强执法司法合作,加大具体案件办理力度,共批捕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7088人,同比上升43.1%,占同期全国该类犯罪批捕数的36.4%,较2018年高3.6个百分点;起诉22300人,同比上升20.2%,占同期全国该类犯罪起诉数的43.9%,与2018年基本持平。
记者:在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方面,检察机关有哪些新作为?
董桂文:保护民营经济事关就业保障、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检察机关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检察的职能作用,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全年共起诉影响非公经济发展案件22327人,同比上升48.7%。其中,排在前5位的罪名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3653人,同比上升354.9%,占16.2%;寻衅滋事罪1895人,同比上升47.7%,占8.4%;盗窃罪1671人,同比下降8.1%,占7.4%;诈骗罪1319人,同比上升10%,占5.9%;敲诈勒索罪1191人,同比上升99.5%,占5.3%。同时以更大的力度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全年不批捕非国有公司企业人员14358人,不捕率29.4%,较总体刑事犯罪不捕率高7个百分点;不起诉13025人,不起诉率15.9%,较总体刑事犯罪不起诉率高6.4个百分点。
同期,对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民事生效裁判提出抗诉323件,同比上升130.7%;提出再审检察建议482件,同比上升246.8%;对民事审判、执行活动监督提出检察建议708件,同比上升25.8%。对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行政生效裁判提出抗诉4件;对行政审判、执行活动监督提出检察建议140件,同比上升133.3%。
记者:在服务和保障民生方面,有哪些检察办案数据可以与我们分享?
董桂文:服务和保障民生是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更是检察机关守初心、担使命的应有之义。全国检察机关紧盯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一个个具体案件、一件件检察实事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严惩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全年共批捕55635人,起诉60654人,同比分别上升3.2%、1.6%;坚决打击盗窃、诈骗、敲诈勒索等常见侵财犯罪,共批捕323236人,起诉393587人,同比分别上升9%、5.1%;坚决惩治“黄赌毒”犯罪,共批捕189842人,起诉239136人,同比分别上升3.4%、7.1%;全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批捕4979人,起诉11184人,同比分别上升7.6%、下降9.5%,同时通过公益诉讼检察,督促查处、回收假冒伪劣食品55.9万公斤,假药和走私药品2.9万公斤;用心看护“祖国的花朵”,一以贯之督促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对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犯罪批捕47563人,起诉62948人,同比分别上升18.9%、24.1%,对校园欺凌暴力犯罪批捕1684人,起诉2948人,同比分别下降39.5%、35.8%,等等。这方面的数据有很多,我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记者:2019年是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捕诉一体”办案机制改革后的第一年,从数据上能看出哪些变化?
董桂文:2018年12月,最高检内设机构改革方案经中央批准,“捕诉一体”办案模式正式实施,并由最高检开始向全国检察机关推行。全国检察机关积极适应新型办案机制和运行模式要求,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推动刑事检察办案质效稳步提升:比如刚才提到的不捕率、不诉率双双上升,分别比上一年增加0.3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说明检察机关更加注重发挥对刑事犯罪的过滤作用;再比如检察官主动作为,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意识进一步增强,2019年,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共提前介入39861件次,同比上升44.8%,占同期受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件数的1.6%,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并且主动介入占比增加,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共主动介入10528件次,同比上升61.7%,占提前介入总数的26.4%,同比增加2.8个百分点;又比如更加注重发挥审查逮捕阶段的作用,2019年,检察机关在批准逮捕时提出侦查取证意见282463人,同比上升67%,占逮捕人数的26%,同比增加9.9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上升的重要意义在于后续审查起诉阶段退回补充侦查案件量减少,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共退回补充侦查466923件次,同比下降2.8%,占需办理案件的28%,同比减少3.3个百分点;还比如审查起诉办案效率进一步提升,办案周期缩短,2019年需要办理的审查起诉案件共2521741人,同期审结2177184人,同比上升9.1%,审结率为86.3%,同比增加0.5个百分点,以山东为例,2019年山东省检察机关平均审查起诉周期约32天,同比缩短7天。
记者:网络被骗的事例经常见诸报端,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办案数据有没有体现?
董桂文: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为人们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和高效的同时,电信网络也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重要平台和工具。从这么几组办案数据上也能够反映出来:一是2019年共批捕利用电信网络手段实施的犯罪83164人,起诉94852人,同比分别上升35%、28.9%。二是从具体罪名看,利用电信网络手段实施犯罪较多的诈骗罪中,2019年起诉119383人,同比上升30.9%,这远高于总体刑事犯罪的上升幅度。并且,这些年起诉诈骗罪持续上升,由2015年的4.9万余人上升到了2019年的近12万人。与此同时,常见的线下作案的盗窃罪总体持续下降,起诉数由近年来的最高点2017年30万余人下降到2019年24万余人。三是非法侵入、非法控制、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以及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犯罪上升幅度也较大,2019年共批捕2294人,起诉2476人,同比分别上升91.2%、25%。
记者:去年以来,民事检察工作取了很大进展,请问民事检察工作中有什么突出亮点,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
董桂文:张军检察长在这次报告中提到,努力做强民事检察。一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的民事监督案件一直在高位运行,无论是受理对民事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监督,还是受理对民事审判活动、执行活动监督的案件量均同比上升,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加大了对虚假诉讼的整治力度。去年6月,最高检专门部署了虚假诉讼领域深层次违法行为监督专项活动,全年对民事生效裁判、调解书监督提出抗诉,以及对民事审判、执行活动监督提出检察建议当中,共涉及虚假诉讼3300件,同比上升122.5%,并呈现了逐季度上升的趋势,四个季度的数量依次为217件、684件、1090件、1309件。其中,对民事生效裁判、调解书提出抗诉案件中涉及虚假诉讼1775件,同比上升172.1%;对民事审判活动提出检察建议中涉及虚假诉讼875件,同比上升140.4%;对民事执行活动监督提出检察建议中涉及虚假诉讼650件,同比上升39.2%。
记者:我们知道,最高检内设机构改革后,行政检察从原来的民行检察中单列出来,行政检察方面有哪些突出点给我们分享?
董桂文:张军检察长在这次报告中提到,努力做实行政检察。全国检察机关努力在“实”字上下功夫。一方面体现在办案质量上,比如对行政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提出抗诉156件,同比上升33.3%,法院同期审结101件,再审后改判、调解、发回重审、和解撤诉45件,占审结数的44.6%,同比增加10.3个百分点;提出再审检察建议83件,同比下降7.8%,但法院已裁定再审39件,占提出数的47%,同比增加21.4个百分点;再比如对行政执行活动监督提出检察建议13113件,同比上升110.2%,法院同期采纳12463件,占提出建议数的95%,同比增加5.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体现在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政和上,全年息诉案件1545件,同比上升81.1%。其中,对生效裁判不支持监督申请息诉851件;审判活动监督中息诉90件;执行活动监督中息诉589件;其他息诉15件。去年10月,最高检开展了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项活动,通过抗诉、促进和解、督促纠正违法、给予司法救助等方式,化解行政争议221件。
记者:公益诉讼已成为检察工作的新名片,这方面的办案数据如何,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董桂文:张军检察长在这次报告中提到,努力做好公益诉讼检察。一年来,全国检察机关牢记检察官是公共利益代表的神圣职责,深化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坚持把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司法状态,积极拓展公益新领域。全年共受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41725件,同比上升3.4%。立案126912件,同比上升12.1%,占受理数的89.6%,其中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69236件,占54.6%;食品药品安全领域35778件,占28.2%;国有财产保护领域12336件,占9.7%;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1564件,占1.2%;英雄烈士名誉荣誉保护领域48件,占0.04%;其他领域7950件,占6.3%。开展诉前程序107989件,同比上升4.9%,诉前程序发出检察建议103076件,同比上升1.8%,通过诉前程序,督促行政机关纠正违法或履行职责90239件,占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数的87.5%。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