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各地开展各类相关活动 全面展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的丰硕成果

Image 2020-06-14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6月13日是我国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我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5项,其中,文化遗产37项、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世界遗产总数、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各地13日纷纷开展各类相关活动,全面展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的丰硕成果,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在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非遗展示现场,木雕、古陶瓷修复、扎染、香道等16项非遗项目令游客流连忘返。古陶瓷修复技艺非遗传承人林飞庭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扬中华文化。

林飞庭:真正做文物修复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把这项技艺展示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希望后继有人,把它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辽宁阜新的考古成果展展示了近年来在当地考古发现的查海遗址、胡头沟遗址、懿州古城遗址等多个文化遗址,阜新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考古研究部部长秦星介绍,将这些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与公众共享,也是希望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秦星:让更多的市民了解阜新灿烂的历史文化,让公众更多地参与到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之中,增强文化自信。

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的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活动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堰梯田授牌,当地村民熊哲贵说,她靠在古梯田旁开农家乐脱贫致富。

熊哲贵:没有这个古梯田,我们哪有这么多的客人,我们和它是(连)在一起的,让我们农民富起来了。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具备复工复产条件的文物保护单位、各地博物馆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主题,举办4600余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文物增强文化自信、文物点亮人文城市、文物提振乡村振兴、文物助力脱贫攻坚的独特作用和价值。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曾樵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