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首次成功救护在本省繁殖的幼小东方白鹳在万年县放飞
6月17日上午10时,我省在万年县放飞三只东方白鹳,它们是今年4月1日在万年县高压铁塔上救护的。一次救护3只繁殖的幼小东方白鹳在江西省尚属首次。在之前的6月14日,救护中心工作人员驱车前往万年县,实地走访调查东方白鹳野外放归地点选址,发现万年县梓埠镇李家村委会有5只东方白鹳种群在此处栖息,适合野外放飞。当日下午5时,从放飞现场传来好消息,3只东方白鹳小国宝赣生、塔生和复生已成功融入野外种群。
3只小国宝遇到好心人
4月1日晚上,省林科院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接收救护了由万年县林业局野保人员送来的3只东方白鹳幼鸟。这3只幼鸟是江西省电力巡检工作人员在巡检时,发现南(昌)乐(平)Ⅰ回线万年梓埠镇高压铁塔上有一巢东方白鹳,1只成鸟,3只幼鸟,其中成鸟已死亡,幼鸟奄奄一息。刚送到救护中心时,3只幼鸟最大的也就十几天。救护中心对它们检查,发现3只幼鸟精神萎靡、体弱无力,其中一只幼鸟严重拉稀。通过触摸食管和胃部,初步判断这3只幼鸟在野外有三四天没有进食了,称重发现大的3.6公斤、次大的2.8公斤、小的1.85公斤。救护中心工作人员为它们饲喂早已准备好的小活鱼,同时,对拉稀的幼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4月2日,大的和小的能主动进食,拉稀的幼鸟上午继续治疗,下午症状缓解,能进食。
科研人员充当临时爸爸妈妈
从3只小东方白鹳入住救护中心起,工作人员就当起了它们的临时爸爸妈妈。考虑正值4月梅雨季节,气温较低,而3只幼鸟体温调节能力差,救护中心工作人员先把这3只幼鸟安置在隔离笼舍,用秸秆铺垫做巢,同时用保温灯供暖。
为了从小训练它们的捕食和野外生存能力,中心工作人员制定了一套救护方案,即模拟野外给它们搭建鸟巢,用小活鱼让它们自己捕食。鸟巢很快搭建出来了,因为它们还小,只能吃一两厘米长的小鱼。如何给东方白鹳幼鸟喂食成了中心的难题,工作人员常常在上班之前或者下班后,到救助中心附近的野外河沟里下网捕鱼虾,将捕捉到的小鱼小虾带回喂养它们。
3只东方白鹳慢慢长大,工作人员经常凌晨三四点钟就去水产大市场给它们买小鱼。随着它们学会站立、行走、开始练飞,巢也越做越大,装小鱼的器具由小盆到大盆,最后把鱼直接养到了7立方米的水池里,密度由多到少。经中心工作人员两个多月的精心救护和科学地人工干预,3只东方白鹳身体各项生理指标正常,且学会了捕食、飞行等基本生存技能,经科学评估,达到野外放飞标准。经研究,决定于6月中下旬前往它们的出生地万年县进行野外放归。为了便于了解它们放飞野外后的生存状况,5月31日,工作人员提前给它们佩戴了卫星追踪器,让它们慢慢适应。
取名字为赣生、塔生、复生
一次救护3只在本省繁殖的幼小东方白鹳在我省尚属首次。为纪念两个多月的救护过程,见证3只东方白鹳的成长,寄托野外放飞后的思念,也赠予它们“成人礼”,江西省林业局、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特面向全社会为3只东方白鹳征名。经过10天600多人的参与,通过专家评审,它们的最后名字为赣生、塔生、复生,其中“赣生”寓意救护的3只东方白鹳出生于江西,得到江西人民爱心救助的温情故事;“塔生”寓意3只小东方白鹳生活在高压铁塔之上,成鸟已去世,小鸟奄奄一息,这是故事起源和发祥地;“复生”寓意3只小鸟很幸运,被电力工作人员发现,得到了林业工作人员的救助,最终“死”而复生。
6月14日,救护中心工作人员驱车前往万年县,实地走访调查东方白鹳野外放归地点选址,发现万年县梓埠镇李家村委会有5只东方白鹳种群在此处栖息,此地适合野外放飞。此次3只东方白鹳野外放飞,对研究它们留在我省繁殖、了解迁徙规律、如何对它们栖息地进行保护,以及它们不到4000只野外种群的延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东方白鹳死心塌地留鄱湖
今年4月下旬以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监测站工作人员及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分别在万年县、鄱阳县、余干县以及核心保护区吴城等地,发现了12处东方白鹳“爱巢”。
自2002年5月,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发现有13只东方白鹳在鄱阳湖滞留的特异现象开始,12年来,东方白鹳已先后在鄱阳湖区域成功繁殖100多只,令世人瞩目,成为世界奇观,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如今,整个湖区估计有上百只东方白鹳成为留鸟。据专家论证,近年来,在鄱阳湖畔筑巢繁殖的东方白鹳,已渐成群体趋势。
东方白鹳为世界濒危物种,全球仅存3000余只,有“鸟类大熊猫”之称。东方白鹳主要繁殖于俄罗斯远东东南部及我国东北地区,每年9月末至次年3月,全球近95%的东方白鹳在江西鄱阳湖区域越冬。东方白鹳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被看做湿地环境质量优劣的标志,有湿地生态环境“指示物种”之称。
省林科院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主任汪志如介绍说,东方白鹳恋上鄱阳湖的原因主要包括环境、食物、气候等方面因素,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近几年来湖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湖区群众爱鸟护鸟意识不断增强,山林、湿地结构非常协调,为东方白鹳留在鄱阳湖繁衍栖息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好生态让候鸟变留鸟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然而,近二十年来的研究发现,不少本该北迁的越冬候鸟却迟迟不愿离去,恋上了这里的好山好水,成为鄱阳湖区域的“常住居民”——留鸟。
来源:中国江西网-江南都市报 据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徐志文介绍,从2020年5月鄱阳湖保护区《鸟情旬报》的情况来看,鄱阳湖保护区11个保护管理(监测)站野外监测统计到鸟类115种。其中水鸟62种,其他鸟类53种。以鸻鹬类、鹭科、鸭科为主,分别为:28种、13种、9种。其中:白枕鹤、白琵鹭、豆雁、白额雁、东方白鹳、小天鹅、青头潜鸭、鸿雁等均为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近几年来,鄱阳湖区生态保护事业不断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珍稀候鸟聚集鄱阳湖越冬,甚至有些珍稀候鸟已经开始乐不思归,成鄱阳湖“常住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