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P核算提升生态文明精细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评估绿水青山的价值,怎样衡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和绩效?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提出并倡导的GEP核算体系,旨在建立一套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应的、能够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统计方法。通过计算森林、荒漠、湿地等生态系统以及农田、牧场等人工生态系统的生产总值,来评价和展示生态系统的状况。
何为GEP?研究者给出这样的定义,即: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众所周知,在衡量经济社会发展上,国际社会已经有一系列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比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再比如人类发展指数(HDI),评价平均预期寿命、受教育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状况。然而,目前还缺乏评估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的支撑和福祉的核算指标。GEP的提出,正是填补这方面空白的一个尝试。
近年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强力推进污染治理,到开展环保督察;从试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到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绩考核体系,顶层设计日趋完善、制度建设纲举目张,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立起相应的宏观指标,既可以作为量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也可以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定量指标,同时作为生态效益补偿和自然保护、生态修复成效提供量化依据。从这个角度来看,开展GEP核算,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评价标准的创新,为更好守护绿水青山打开了新思路,也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细化程度。这背后,折射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也为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宝贵探索。相信随着GEP核算体系走向成熟,并广泛运用到生态环境评估、政策制定中去,将会产生更多正向激励,助力美丽中国的蓝图变为现实。
《 人民日报 》